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4月23日,全國報告新增本土1566+20230例,其中上海新增本土1401+19657例,新增死亡39例。
上海市自4月17日出現首次死亡病例以來,至23日,此輪疫情死亡病例已達87例。
上海部分建設工地、企業等聚集性疫情有所抬頭
24日,上海市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這兩天感染者數量有所回升,大家有點擔心,能否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疫情形勢是否可控?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從近階段的疫情數據情況來看,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還是比較多,仍處於高位波動狀態,主要是部分建設工地、企業等聚集性疫情有所抬頭。因此,還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上海疫情形勢的複雜性、嚴峻性。
新報告的陽性感染者,在閉環隔離管控外發現的比例逐漸降低,總體是在封控區、管控區、集中隔離點內發現。從絕對數量看,昨日的新發感染者數量較前一天下降了1733例。
針對建設工地、企業等聚集性疫情情況,市、區兩級防控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四方責任”,加強健康監測和人員篩查,做好有關區域內的環境清潔消毒,嚴格落實個人防護措施。
我們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深入開展社會麵清零攻堅九大行動,進一步鞏固擴大清零攻堅工作成效,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推動早日實現社會麵清零目標,盡快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上海組成專家救治組 全力救治重型患者
在24日上午上海市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這兩天重型患者的數量又有所增加,大家關心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情況,能否介紹一下?
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介紹,這兩天重症患者數量有所增加。本輪收治的重症患者中,呈現兩個特點:一是老年患者的比例比較高,目前在市級定點醫院患者中,70歲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二是合並基礎疾病的患者比例比較高,超過60%,其中合並3種以上基礎疾病的占比四成,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腎髒疾病、代謝性疾病、呼吸係統疾病、神經係統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這類患者疫苗接種率比較低。
針對這一情況,在本輪重症患者救治中,我們堅持三個原則,即防止輕轉重與重症救治並重、新冠救治與基礎疾病治療並重、中西醫治療並重,主要從三個層麵綜合施策開展救治工作。
一是加強市級定點醫院的救治能力。針對本次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且重的特點,我們彙集全市臨床診療經驗豐富的360餘名重症醫學專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專家,共同組建了9支重症救治團隊,進駐8家市級定點醫院,對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陽性合並基礎疾病重症患者,實行集中管理和綜合治療。在硬件配置上,配齊設施設備,滿足臨床救治需求。同時,建立對重症患者早監測、早預警、早研判、早幹預的救治工作機製,重點關注合並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
二是調配市級醫療資源支持市級定點醫院。發揮市級定點醫院母體醫院的綜合學科優勢,組建醫院多學科專科治療組,對所屬醫院收治患者逐一研判。同時成立了15個專科53位臨床經驗豐富的市級專家團隊,利用緊急開發的會診平台係統,對市級定點醫院重症患者實施清單式管理,每天固定時段進行多學科聯合查房會診,一人一策開展治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三是支持指導各區定點醫院救治工作。我們成立了由300餘名專家組成的8支市級專家救治組。每支專家組包幹負責2個區的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與區級專家組協同開展聯合會診,指導做好相關救治工作,並將重症患者及時轉診至市級定點醫院進一步治療。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救治工作機製、配強醫療力量、強化醫政管理,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
4月22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接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奧密克戎傳播迅速,感染者中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這是不是能成為我們放鬆防控甚至“躺平”的理由?而目前我國實施的防疫措施是否大動幹戈了?
“防控的措施對付奧密克戎不是大動幹戈。”梁萬年表示,無論是從傳播力、致病力、病死率等都遠遠超過流感。
梁萬年以香港的真實世界的數據來舉例,香港人群的奧密克戎流行株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是流感的七倍到八倍。從老年人群來看的話,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它的病死率將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國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種率。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18日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覆蓋人數為22552.1萬,完成全程接種21393.8萬,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老年人口的85.41%和81.03%,加強免疫接種已經完成15487.4萬人。
“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巨大,目前老年人口疫苗接種率相對來說還不夠高。”梁萬年表示,一旦疫情管控放鬆,它的結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肯定是病毒廣泛地傳播,老年人群的重症和死亡數量是巨大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大量重症的出現,反過來擠兌醫療係統,而且隨著醫務人員感染勢必又會造成正常的醫療服務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將是一個災難。”梁萬年強調。
來源:醫學論壇網綜合整理自國家衛健委網站、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