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2010年會上公布的BARI 2D研究(Bypass Angioplasty Revascularization Investigation in Type 2 Diabetes)事後分析表明,常用口服降糖藥羅格列酮使患者骨折風險增加,但與死亡、卒中或冠心病風險的明顯增加無關。
BARI 2D研究關注強化降糖對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是一項裏程碑式的多中心研究。
TZD類藥物羅格列酮的安全性,自200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一項薈萃分析發表以來就備受爭議,該薈萃分析表明羅格列酮“與心肌梗死風險顯著增高有關,並與心血管死亡風險增高存在相關性”。 雖然薈萃分析本身亦受到一些糖尿病專家的質疑,但最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2007年12月對羅格列酮做出黑框警告。
2008年ADA年會上公布了VADT研究(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大型臨床研究,研究者報告羅格列酮“沒有引起額外的心血管事件,並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保護作用”。
此次ADA年會上公布的BARI 2D研究事後分析表明,羅格列酮不增加冠心病或心血管死亡風險。為期4.5年的隨訪分析結果表明,與沒有服用TZD類藥物的患者相比,服用羅格列酮的患者,死亡或心髒事件風險沒有增加。
分析結果顯示,雖然並沒有表現出心血管保護作用,服用羅格列酮的患者死亡率、心髒事件與卒中的確有降低的趨勢(下降達28%)。
與其他TZD相關研究相同,羅格列酮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生比例明顯更高,但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與沒有服用TZD類藥物的患者相比,羅格列酮組患者骨折發生率升高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