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MDI與CSⅡ孰優孰劣?

作者: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 陳婕 龍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6-30

  ■辯題背景

  1978年,第一台可攜帶式胰島素泵被用於治療糖尿病,此後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使胰島素泵不斷“瘦身”,其模擬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的功能也日臻完善。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CSII)目前已成為強化胰島素治療的又一選擇,並對每天多次注射(MDI)方式提出了挑戰。

  6月26日,布萊文斯(Blevins)教授和貝延斯托爾(Bergenstal)教授以“”為題展開激烈辯論。

  MDI與CSII:孰優孰劣?

  支持CSII的證據 Blevins教授基於一係列薈萃分析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指出,CSII較MDI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更具優勢(尤其對於那些易發生低血糖、老年及病程較長的患者),能更有效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減少嚴重低血糖發生和改善生活質量,並通過減少血糖波動減輕長期並發症損害。

  對於兒童糖尿病患者,CSII被推薦用於血糖波動大、反複發生低血糖、糖尿病控製不佳、存在微血管和(或)大血管並發症風險的患兒,但任何年齡患兒均可考慮接受CSII治療。

  CSII較MDI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差異的證據並不充分,但前者能進一步改善血糖控製並減少低血糖。目前尚無確鑿證據顯示,CSII較MDI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更佳(兩者對巨大兒的影響相似),但患者產後持續CSII治療可有明確獲益。

  此外,Blevins教授指明CSII具有如下優勢:多種基礎劑量設置、餐前大劑量的計算、餐前的雙波或方波、基礎劑量的微調、防止重複注射、可網上谘詢。患者對CSII治療滿意度高,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中斷治療者少,但治療費用高、注射部位感染等缺陷也不應忽視。

  支持MDI的證據 Bergenstal教授提出以團隊(內分泌醫生、營養師、心理醫生和護士)為基礎的係統性MDI治療方式,包括以下8個步驟:① 知情同意;② 了解血糖控製目標;③ 評估膳食在內的影響因素;④ 了解胰島素注射計劃;⑤ 評估胰島素注射劑量;⑥ 測試並記錄血糖值;⑦ 回顧並分析血糖值;⑧ 調整胰島素劑量。通過上述步驟,接受MDI治療患者同樣能獲得良好血糖控製。

  (陳婕根據對 朱大龍 教授采訪整理)

  ■專家視角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朱大龍教授

  Blevins係統回顧了CSII對不同人群血糖控製效果及安全性優勢的循證醫學證據。Bergenstal則巧妙回避兩者直接對比,從獨特角度介紹了優化MDI治療步驟,闡明MDI仍可作為強化胰島素治療方式。醫生應根據CSII適應證選擇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應盡早啟用CSII治療,以獲得平穩有效的血糖控製,有益於減少低血糖和並發症所致不良影響;對於病程長、胰島β細胞接近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需強化胰島素治療,可考慮選用CSII,但其較MDI的有效性尚待證實;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並妊娠患者可在妊娠期間短期使用CSII,並在產後根據需要繼續應用。須強調的是,有CSII適應證的患者因種種原因采用MDI替代治療時,推薦采用每日4次以上注射方案(基礎長效胰島素+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切忌貪圖一時之便減少注射次數,這樣才能更好地模擬胰島素生理分泌狀態,獲得血糖平穩控製、並發症預防及生活質量的改善。

  延伸閱讀:ADA2010年會朱大龍教授專訪

關鍵字:胰島素,ADA,朱大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