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專家: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中心主任 楊文英教授
病例摘要:
患者男,84歲,因“發現血糖升高8年,血糖控製不佳2個月”入院。既往有腎病綜合征26年,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現用醋酸潑尼鬆龍片30mg qd+嗎替麥考酚酯膠囊3粒bid。白癜風及冠心病病史20餘年,高血壓和膽囊結石病史10餘年,糖尿病和丙肝病史8年,7年前行闌尾手術治療,6年前因結腸良性腫瘤行手術治療;腹主動脈夾層病史6年,腦梗死病史4年,脂肪肝、貧血、骨質疏鬆症2個月。其父因糖尿病去世。近2個月因頻發低血糖,最低至3.4mmol/L,入院治療。
查:身高 175cm,體重 68kg,BMI 22.2Kg/m2,BP 160 /90mmHg,空腹血糖8.8mmol/L,HbA1c 8.5%,糖化白蛋白22.60%,RBC 3.23*1012/L,PLT 120*109/L,ALB 31.80g/L,γ-GT 87.00U/L,BUN 5.01mmol/L,Cr 53.10umol/L,β2微球蛋白 3.90mg/L,空腹C肽3.39ng/ml,餐後2h C肽6.63ng/ml,尿蛋白2+,尿糖1+,病理管型 0.13u/L,24小時尿蛋白定量分別為3.030g/24h,3.234g/24h,纖維蛋白原1.400g/L,凝血酶時間21.80秒,抗凝血酶Ⅲ 74.40%,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不齊,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左前分支阻滯。心髒彩超示:二尖瓣返流(輕),三尖瓣返流(輕),主動脈瓣返流(輕),少量心包積液,左室舒張功能減低(Ⅰ級)。雙腎多發囊腫,前列腺增生伴多發鈣化。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糖尿病並發症的檢查:雙側頸動脈可見多發斑塊,眼底示視網膜可見微血管瘤,點狀出血及滲出。
診斷: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背景型;腎病綜合征,微小病變性腎病;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房性期前收縮;腦梗死;脂肪肝;腹主動脈夾層;丙型病毒性肝炎;頸動脈粥樣硬化症;右側股骨頭壞死。
治療:給予門冬胰島素早16u,午16u,晚28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仍不穩定,伴小腿肌肉酸痛,麻木瘙癢感。碳酸鈣D3 600mgqd,骨化三醇0.25ug bid口服補鈣,羥苯磺酸鈣 500mg tid,阿托伐他汀20mg晚一次口服,空腹血糖波動於6.8-8.9mmol/L之間,餐後2h血糖波動於10.2-13.7mmol/L之間。
核心討論問題:
1.高齡糖尿病患者合並症及並發症多,長期應用激素治療,晚餐後血糖升高明顯,患者胰島素用量大,注射次數很多,低血糖風險大,此治療方案是否合適?
2.糖尿病患者采用激素治療的臨床經驗?
專家在線點評概述:
1.患者因微小腎病導致腎病綜合征,病史26年,長期激素治療。糖尿病發病8年,在激素治療期間的血糖譜(空腹較好,以下午和晚餐前後血糖難控製為主)和內生胰島功能(正常)都非常像類固醇性糖尿病。而且眼底病變隻處於背景期,腎髒病變雖有大量蛋白尿,但腎功能正常,不符合糖尿病腎病的改變,所以患者治療的主要矛盾在腎病綜合征。規範診斷順序應該是:1.腎病綜合征(微小腎病),2.糖尿病(類固醇糖尿病為主),3.股骨頭壞死,4.冠心病,等等。因為疾病的診斷順序很重要,代表治療以哪種疾病風險為主。
該患者首先應解決腎病綜合征的問題,需要免疫抑製劑間斷性治療,既往治療26年,盡管沒有治愈,但目前腎功能仍正常,說明治療有效,隻是目前激素的劑量能否將大量蛋白尿減少,需要與腎內科商量是否增加激素劑量。類固醇性糖尿病特點為空腹血糖好控製,因為一般早晨頓服激素,其對血糖的影響在後半夜會消失,此類患者往往不需要基礎胰島素,空腹血糖也能控製在合理範圍。患者屬於高齡,雖然髒器衰竭沒有到後期,但血糖沒必要控製嚴格,HbA1c控製在7.5-8%即可,防止低血糖出現,故目前方案不用更改。
2.如果是50-60歲的患者,可以嚐試在早上注射1針中效胰島素幫助控製晚餐前和晚餐後血糖,劑量調定好後,即可減少晚餐前胰島素劑量,夜間也不容易發生低血糖。總之,類固醇性糖尿病患者在類固醇使用期間,血糖的管理和早晨頓服的激素量呈正相關。由於長期激素的副作用使股骨頭壞死,容易發生骨折,目前已應用鈣片和骨化三醇,維持血鈣水平,還可以考慮加用二磷酸鹽,以抑製破骨,幫助骨質疏鬆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