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糖尿病領域大事記

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翁建平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6-03-11

回首2015,具有裏程碑意義的EMPA-REG研究顯示,恩格列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這無疑成為2015年最值得銘記的大事件;國內方麵,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將科學貢獻獎授予了中日醫院楊文英教授,以褒獎楊教授對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做出的傑出貢獻,這將載入CDS史冊。展望2016,LEADER研究提前公布的結果振奮人心,同時STRATEGY研究結果也值得關注;國內方麵,1型糖尿病全國登記研究發病率結果、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工作啟動、全國單基因糖尿病項目階段性結果發布令人期待。

重要研究回顧?

臨床篇

EMPA-REG研究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既往大型臨床研究如UKPDS、ADVANCE、VADT、ACCORD均未能顯示強化降糖的心血管獲益。EMPA-REG研究顯示,恩格列淨能夠顯著減少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複合終點。EMPA-REG研究在全球42個國家590個中心進行,受試者7020例,隨訪中位時間為3.1年。受試者基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為8.1%,57%的受試者病程大於10年,所有受試者均有基礎心血管疾病史,包括冠心病、心梗、卒中、心衰等。

恩格列淨的心血管獲益結果令人十分鼓舞,但同時又給我們造成困惑:恩格列淨是如何做到心血管保護的?

比較恩格列淨組與對照組的HbA1c水平,兩組僅差0.4%,顯然心血管獲益與降糖無關;比較兩組血壓發現,雖然收縮壓相差4mmHg,但兩組卒中發生率無顯著差異。而既往研究均顯示血壓與卒中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恩格列淨的心血管獲益也不能單純用血壓下降來解釋。所以,以上獲益很有可能與血糖、血壓的改善,體重下降,尤其是恩格列淨的利尿作用等綜合因素有關。

從單個終點結果看,恩格列淨未減少心梗與卒中,但顯著降低了心衰住院率與心血管死亡的發生。由此推測,恩格列淨減少心血管死亡可能主要源於降低了心衰死亡。再者,恩格列淨治療3個月後兩組主要終點結果即出現明顯差別,一直維持到試驗結束。這一變化趨勢與其他心血管終點研究有所不同。我們期待更多EMPA-REG研究的亞組數據,包括死因分析等。

TECOS研究

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在146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為期3年。結果顯示,西格列汀組與安慰劑組相比,心血管終點事件沒有顯著差異,證明了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ELIXA研究

利西拉肽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在6068例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為期2年。結果顯示,利西拉肽組與安慰劑組相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證明了利西拉肽的心血管安全性。

SCALE糖尿病研究

即利拉魯肽降低糖尿病患者體重研究。846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利拉魯肽3.0mg組、利拉魯肽1.8mg組和安慰劑對照組,隨訪56周。結果顯示,利拉魯肽3.0mg組體重減少6.0%、1.8mg組體重減少4.7%,較安慰劑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重要研究回顧?

基礎篇

二甲雙胍作用新機製

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降糖藥物,二甲雙胍的作用機製一直備受關注。2015年5月和12月分別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Med)和《自然》(Nature)雜誌的兩篇論文闡述了二甲雙胍降糖作用的新機製。前者利用高脂飲食大鼠模型,發現二甲雙胍通過激活十二指腸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號通路,抑製肝糖原輸出,降低血糖。後者則通過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個體機體中的腸道細菌,發現二甲雙胍可以改變糖尿病患者腸道微生物,促進細菌產生特殊類型的短鏈脂肪酸(如丁酸和丙酸等),從而降低血糖。

解析脂聯素受體結構

脂聯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重要細胞因子,通過結合其受體,維持機體糖代謝穩態。日本科學家TakashiKadowaki和ShigeyukiYokoyama等於2015年4月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首次解析了人類脂聯素受體的晶體結構。

緩釋2,4-二硝基苯酚治療糖尿病

來自耶魯大學的Shulman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控釋口服藥物――線粒體質子載體2,4-二硝基苯酚,證實其可以有效改善肥胖大鼠的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髒脂質沉積,同時無明顯副作用,文章2015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

發現新型糖脂代謝調控關鍵分子

清華大學王一國課題組在2015年8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報告了一種調節肝髒糖脂代謝的新型關鍵分子――CRTC2,並闡述了該分子感應胰島素、氨基酸的作用和分子機製。

脂聯素調節白色脂肪棕色化

香港大學徐愛民課題組在2015年8月的《細胞?代謝》(CellMetab)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首次發現脂聯素通過調節巨噬細胞極化而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從而促進機體產熱,改善糖代謝。

這一年,我們的數據積累

流行病學中國2010慢性病監測項目報告表明,僅有0.2%人群達到理想心血管健康狀態。此外,糖尿病分省患病率和檢出率、不同糖代謝狀態合並脂代謝異常、高血壓“四率”(診斷率、治療率、控製率、達標率)等數據均填補了空白。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2006-2012年報告發現,目前糖尿病診療與最佳實踐還有很大距離。3B研究提示7成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合並高血壓、高血脂,血壓、血脂、血糖均達標者隻占5.6%。國內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基線HbA1c水平是唯一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獨立相關的危險因素,提示在中國人群中需要更強化降糖(HbA1c6.4%)。

1型糖尿病北京、上海、浙江報告的數據表明,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上升。廣東省1型糖尿病轉化醫學研究提示,成人發病的1型糖尿病並不少見,誤診漏診仍麵臨挑戰。CDS與兄弟學會協作的全國10+3個城市1型糖尿病回顧性登記研究預計2016年發表,這將是繼世界衛生組織(WHO)DIAMOND研究後第一次得到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

臨床診斷中國2010慢性病監測項目數據表明,采用HbA1c6.5%為診斷切點,全人口有4.57%新診斷為糖尿病;如果采用空腹血糖+HbA1c兩項指標診斷,可診斷比例為85%。紀立農教授在北京開展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HbA1用於糖尿病診斷的準確度下降。

臨床治療和幹預國內25個中心共同完成的CONFIDENCE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降糖效果與胰島素治療相當,略優於噻唑烷二酮類,並有體重下降的額外優勢。

國內基礎胰島素起始治療研究ORBIT於2015年完成。整體而言,國內起始胰島素治療時機太晚(HbA1c水平達到9.6%、空腹血糖達到11.7mmol/L才起始),與指南推薦差別較大。2015年大慶研究隨訪23年結果提示,生活方式幹預顯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如何做好2型糖尿病預防,把書本知識和指南真正應用於臨床實際還需要推進。另外,中藥幹預糖尿病前期研究的發表表明了國際對中藥臨床價值的關注。

糖尿病管理以糖尿病作為幹預對象的移動平台醫療風風火火,但基於此獲得臨床獲益的證據不多。目前移動醫療領域活躍,但各種幹預平台必須證明自己的科學價值才能贏得市場。COMPASS研究提示,2/3患者未遵從適當的血糖監測方案,而接受結構化血糖監測教育培訓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糖尿病治療自我管理是基礎,沒有自我管理的糖尿病管理相當於“竹籃打水一場空”。OPENING研究也提示了類似臨床意義。(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李小英教授對本文整理有貢獻)

關鍵字:2015,糖尿病,大事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