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2015】科學貢獻獎得主楊文英教授專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作者:劉娟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12-11


楊文英.png

“我想把自己積累的曆程告訴年輕醫生,希望他們能夠克服浮躁、不怕苦、不怕累,堅信積累的力量。相反,可能會一事無成。”

——楊文英

“獎項本身是對個人和團隊成績的最大認可。”

初冬的早晨,中日醫院已是車水馬龍。當我推開本屆CDS科學貢獻獎獲得者楊文英教授辦公室的門時,她正在電腦前處理郵件。忙,是楊教授多年來的常態。

談及科學貢獻獎的意義,楊教授特別指出,她認為獎項的設置對糖尿病領域專家學者們從事科研是巨大的鼓勵。楊教授說,第一屆科學貢獻獎獲得者是大家公認的、對中國糖尿病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項坤三院士,說明這個CDS的標誌性獎項確實頒給了最頂尖的科學家,而獎項本身也是對個人和團隊成績的最大認可。

被問及自己可能的獲獎原因,楊教授謙虛地說,自己做得還很不夠,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她說,可能是因為自己這些年在摸索中做出了一點值得借鑒和推廣的事情。第一,2007-2008年,帶頭進行了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闡明了我國糖尿病的現患率和流行特點,得到了國際認可。調查結果不但給中國的衛生行政管理機構提供了關於中國糖尿病現患率的詳實數據,而且影響到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數據更改。從這個角度說,這不是一項單純的研究,還兼具社會效益。第二,2007年,時任CDS主任委員的楊文英教授主持開展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的更新工作。2005年IDF發布了西太平洋地區的規範指南,2007版中國指南的編寫就是以此為參照,所以這是第一版與IDF接軌的國內指南,規範了中國糖尿病指南的建立和推廣。第三,在擔任CDS主任委員期間還創刊了《中華糖尿病雜誌》。以上三件事情對之後中國糖尿病防治的發展具有較大意義。

2009年以後,楊教授依然堅持進行繼續教育知識的傳播,同時帶領團隊進行了一係列隨機對照研究(RCT),大都是關於胰島素治療的各種策略、口服藥物頭對頭對比研究等。今天,楊教授仍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由她主持的一項大型臨床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該研究欲觀察在中國是否可以在新診斷的高糖化血紅蛋白(8%~10.5%)2型糖尿病患者中把DPP-4抑製劑作為一線基礎用藥。

“發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過程,磨練了我和我的團隊,讓我在遇到其他困難時能從容麵對。”

做科研的酸甜苦辣鹹,個中滋味隻有自己才能體會。楊教授說,她印象最深刻、感覺最困難的時期莫過於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發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nglJMed)前後。楊教授說,她1994年作為潘孝仁教授的主要助手參與了全國糖尿病流行病調查,在此過程中學習了研究設計和統計學方法,了解了流行病學研究的意義。正是這段經曆促使她發起了2007-2008年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楊教授說,這項大樣本調查在全國入組5萬餘人,繁瑣的數據收集、錄入和統計分析雖然辛苦,但依靠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能夠解決。文章投稿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後,修稿的過程中她和團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該研究最初的設計並未覆蓋全國全部省市,而是“以地區帶麵”進行的。審稿人的主要疑問是如何用14省市的數據代表整個中國。他們提出,建議用蘇丹軟件統計數據。當時這個軟件在國內還沒有人使用過,後來楊教授輾轉打聽到美國有人能幫忙操作這個軟件,就派了兩位醫生前往美國尋求幫助,最終按照審稿人要求完成了文章修改。楊教授深有體會地說,反複修稿的過程雖然煎熬,但對於她堅持自己的理念、不斷提高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比撰寫文章的過程難很多。這個磨練的過程同時給了她很大信心,讓她以後再遇到其他困難都能從容麵對。

楊教授坦率地說,直麵挑戰也需要一定勇氣。研究剛發表的時候,國內也有人對研究數據的代表性提出質疑,當時這一度讓她感到委屈。直到後來,中國疾病預防和控製中心的試驗驗證了楊教授團隊的數據,事件才塵埃落定。楊教授說,後來她才明白,一項數據公布之後應該允許別人挑戰,挑戰是促使真理明朗化的過程,再回頭去想,之前挑戰者提出的問題也都是客觀、正確的。

“希望我的親身經曆能對年輕醫生有所啟示,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楊教授認為,發表高影響因子文章最關鍵的要素是選題。選題要能夠解決臨床需求,比如填補指南更改的證據空白、解答臨床難題,或者出於整個領域的需要。

1994年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發表的時候,結尾曾提到,2010年中國糖尿病患者必定超過6000萬。這個數據是計算出來的,並沒有大規模調查證實。於是,2006年,楊教授主持開展了新一輪的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楊教授說,其實在調查設計之初,她並沒有想到能有今天這樣的結果,似乎更像是水到渠成的過程。

說到這項研究能夠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樣的國際頂級期刊上,楊教授非常誠懇地說:“我特別感謝陳家倫教授。每次學會會議我作報告的時候,陳教授永遠都坐在第一排,作完報告後總能得到他的鼓勵。隻一句‘你講的清楚得不得了’使我對他總是充滿信任之情。記得那次我在學會年會上報告了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結果,下台後與陳教授坐在一起。我問他,‘您看我的研究數據有什麼特點,可以投什麼雜誌?’陳教授說,‘容我想想。’之後,他老人家真的仔細分析了我的數據,指出數據的幾個特點,對我說可試投《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陳教授作為全國頂尖的學者,這一席話無疑給了我莫大鼓勵,也是我最終鼓起勇氣投稿《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最大動力,並頂住修稿時的巨大壓力,按照雜誌要求完成了數據處理,以至文章被接收。”

楊教授說,她今年科學貢獻獎的獲獎主題報告是“積累是金,厚積薄發”,強調臨床醫生做大規模研究需要有一定積累。楊教授介紹,她60歲才擔任CDS主任委員,之前都是踏踏實實從事臨床工作。她認為正是前麵幾十年的積累才使得近10年來的臨床研究能順利展開。楊教授認為,臨床醫生應該先沉澱自己,隻有這樣才能為以後獨立開展臨床研究打好基礎。實際上,許多年輕醫生是能夠參與到某些大型研究中來的,這時候千萬不要以為與自己沒有關係,應該珍惜每一個磨練和沉澱的機會,從參與中提升自己。

CDS主任委員翁建平教授——

“楊老師留給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她能醉心於學術研究、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學術觀點,這是很難得的優秀科學家的本質。也正因為如此,楊教授能夠帶領CDS的同行們完成2007-2008年大規模研究、總結出中國2型糖尿病流行狀況的數據,得到世界公認,也為中國糖尿病防治提供了寶貴依據。單是以上這一件事情就足以稱之為創舉。

我個人對楊老師特別尊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她本人作為一名糖尿病患者,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所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健康生活的。楊老師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優秀醫生的本質值得所有同行學習。楊老師獲得科學貢獻獎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CDS前任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

“楊老師在積累國人糖尿病治療的臨床證據和揭示中國新的糖尿病流行趨勢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2015CDS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九次全國學術會議

《中國醫學論壇報》為CDS2015策劃製作,謝絕轉載。

關鍵字:科學貢獻獎,楊文英,CDS,2015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