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2015】新版《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發布!

作者:小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12-11

12月10日下午,2015版《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新版指南”)發布會在本屆CDS大會上舉行。CDS主任委員翁建平教授、侯任主任委員賈偉平教授、副主任委員朱大龍教授、血糖監測學組組長陳莉明教授等出席了發布會,共同見證和啟動了新版指南的發布。

翁建平教授致辭:“學會想要引領學術潮流,就需要重視指南和共識的製定。製定應用於臨床的指南是醫生和學會的責任和義務。糖尿病患者廣泛分布於各科室,2006年廣東省10家三甲醫院的調查顯示,住院患者中15%合並糖尿病、超過10%糖代謝異常。因此新版指南頒布對住院患者或門診患者的管理起到指導作用,應引起各界關注。希望未來有更多高質量指南被推廣和應用於臨床。”

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陳莉明教授就新版指南展開解讀。陳教授指出,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直線上升,但血糖監測意識仍較為薄弱。血糖監測有助於評估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程度、製定和調整降糖方案、評估治療效果。目前血糖監測手段發展日新月異,但我國臨床醫護人員對血糖監測重視不夠,並且缺乏係統教育和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規範治療行為的指導和訓練。調查顯示,我國每月血糖監測不足4次的患者達65.4%,形勢不容樂觀。綜上,有必要及時更新2011年CDS血糖監測學組發布的《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新版指南經過CDS常委會的兩次修訂,在一年之內完成,全文刊登於10月《中華糖尿病雜誌》。陳教授感謝為指南付出心血的同仁。

新版指南對現有的5類血糖監測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1,5-脫水葡萄糖醇(1,5-AG);動態血糖監測(CGM)。

毛細血管血糖監測分為在醫院內進行的床旁快速監測(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監測(SMBG)。不同患者群(生活方式幹預者、口服降糖藥者或胰島素治療者)的血糖監測方案有一定區別。例如,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監測空腹血糖。新版指南新增了醫院內血糖監測推薦,其中以POCT為主,同時梳理了影響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的諸多因素——血糖儀的準確性、毛細血管血糖與靜脈血糖差異、幹擾性因素和操作者技術。因此,需要加強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的臨床使用管理、規範臨床血糖監測行為、保障血糖監測質量和醫療安全。2011年1月10日,原衛生部(現衛計委)醫政司正式出台《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範》,對醫療機構選擇血糖儀提出了包括“同一醫療單元原則上應當選用同一型號的血糖儀”等10項要求。新版指南首次引入了ISO15197:2013版的血糖儀精準度要求,高於現行國家標準,更加適合院內血糖管理。

HbA1c是評估長期血糖控製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但在我國暫不推薦用於糖尿病診斷,因為HbA1c具有種族差異,中國人群HbA1c診斷糖尿病切點可能有別於國外標準,並且我國HbA1c監測的普遍化、標準化程度偏低。

GA的發展從高壓液相離子交換方法、固體酶法、液態酶法到幹性酶法逐步趨向於便捷、精準和實用,但由於在臨床上的應用時間相對較短,尚缺乏公認的正常值。上海與北京兩個地區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國人群的GA正常參考值,分別為10.8%~17.1%和11.89%~16.87%。目前臨床上GA一般用於評價短期糖代謝控製情況和篩查糖尿病,研究證明GA與糖尿病並發症也有良好的相關性。

陳教授最後還簡要介紹了新版指南中1,5-AG和CGM的相關內容。現場觀眾意猶未盡。

點擊下載:《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版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2015CDS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九次全國學術會議

關鍵字: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