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辦的2012年全國血管疾病學術論壇暨第八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研討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楊金奎教授介紹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相關問題。
他指出,DR是神經血管性病變,是20~74歲人群新診斷失明的最常見原因。幾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及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20年左右會出現視網膜病變。
DR國際臨床分類法如下:
無 |
無異常 |
非增殖期(NPDR) |
|
輕度 |
僅有微動脈瘤 |
中度 |
比僅有微動脈瘤重,比重度輕 |
重度 |
有以下任意之一者: 4個象限每個都有20個以上的視網膜出血 2個以上象限有確定的靜脈串珠狀 1個以上象限有明確的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IRMA) 無增生性的視網膜病變體征 |
增殖期(PDR) |
以下一種或者更多: 新生血管 玻璃體積血 視網膜前出血 |
輕度NPDR臨床表現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微動脈瘤,不需特別治療,應年度隨訪眼底照相,如存在有臨床意義的黃斑水腫(CSME),應對患者進行眼底照相,熒光造影、局部光凝,並3個月隨訪1次。中度NPDR應6~12個月隨訪一次眼底照相,中度NPDR每3個月隨訪一次眼底照相,可能要全視網膜光凝,如存在CSME,處理同上。PDR患者每3個月隨訪一次,進行彩色眼底照相,全視網膜光凝,行玻璃體切割術。如存在CSME,處理同上。
DR的常規治療首先是需要進行嚴格的血糖和血壓控製。理想的血糖控製和理想的血壓控製均可極大地減少DR發生和進展的危險。阿司匹林治療不能防止視網膜病變也不增加出現危險。
另外,蛋白激酶C(PKC)-β抑製劑對具有臨床意義的黃斑水腫具有明顯效果。生長抑素類似物和皮質醇類在DR中的作用尚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證實。
抗氧化劑能夠抑製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形成、清除自由基、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已有抗氧化劑用於DR的治療,預防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