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內科治療策略

作者:沐雨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1-28

糖尿病足潰瘍和截肢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質量,所帶來的醫療耗費巨大。今年10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辦的2012年全國血管疾病學術論壇暨第八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研討會上,空軍總醫院內分泌科的關小宏教授介紹了糖尿病足的內科治療策略。以下簡述其內容供大家分享: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糖尿病足的定義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並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變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達9.7%,糖尿病患者人數已接近1個億,是世界糖尿病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嚴重慢性並發症之一。在我國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險人群。足部潰瘍多發生於糖尿病起病後10年。

  糖尿病足致殘率高,許行截肢手術者約占5%~10%,占所有非創傷性截肢的50%以上,截肢後30天內死亡率約有10%~14%,其中位生存期為22個月,對患者危害極大。最近的報告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可能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5倍,臨床上70%的截肢手術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每30秒就有人因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條腿。

  糖尿病患者糖、脂、蛋白等代謝紊亂,導致血液理化性質的改變,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液高凝狀態等,最終導致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閉塞,微血管病變、微循環障礙,以及神經病變。

降血糖治療

  由於糖尿病足感染的應激,血糖升高明顯,糖尿病足時多有髒器損害,另外糖尿病足也往往合並多種急、慢性並發症,因而需要采用胰島素治療。患者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血糖控製標準,應當既不會出現低血糖,也不影響感染控製與創麵愈合。良好的血糖控製有利於恢複正常代謝,有利於組織修複。

抗感染治療

  85%的糖尿病足有感染。病原菌包括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陰性杆菌在內的多種需氧、厭氧細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在嚴重的糖尿病足中占絕對的比例。其中又以革蘭陽性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其次是鏈球菌。較常見的革蘭陰性杆菌以大腸杆菌為主,其次為鮑曼不動杆菌、棒狀杆菌。

  細菌種類會隨著糖尿病足治療及病程有所變化。在沒有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新入院患者中,抗感染治療首選強力、廣譜、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最好聯合用藥。對於創麵大而深,壞死組織多的濕性壞疽,要考慮到需氧菌與厭氧菌感染同時存在的可能。

  因使用抗生素不當或濫用抗生素而引發的耐藥問題相當普遍。有資料表明,12%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46%的表皮葡萄球菌和45%的溶血杆菌耐青黴素。在治療中若發現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時,就應該改用萬古黴素。一般來說,軟組織抗感染治療應至少2周,骨髓炎至少6周。

調脂治療

  脂質三聯症是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特點,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多見2~3倍,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亞型小而密LDL比例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異常。

  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糖尿病治療指南血脂控製目標為:LDL-C<2.5 mmol/L(95 mg/dl),TG<2.3 mmol/L(200 mg/dl),HDL-C>1.0mmol/L(39 mg/dl)。

其他治療

  其他內科治療還包括應用擴周圍血管藥,改善血流變、降低血粘度的治療,神經病變的治療,中醫中藥治療,運動,高壓氧治療,支持治療,對症治療,以及足局部護理等。

關鍵字:糖尿病足,內科治療,下肢血管病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