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豬正常門靜脈係統規範化磁共振血管成像實驗研究

作者:陳小姣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1-22

  日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醫學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的楊振峰、陳天武和任勇軍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為金標準,規範正常中國小型門靜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術。研究指出規範化門靜脈MRA能準確評價門靜脈係統,為實驗性肝硬化門脈高壓規範化MRA研究奠定基礎。該文章發表在2012 年06卷07期的《中華臨床醫師雜誌》上。

  實驗用健康中國小型豬16隻,在全麻下以門靜脈主幹為中心行MR灌注掃描,生成門靜脈時間-信號曲線,以獲得其MR最佳成像時間。待實驗動物體內造影劑代謝24h後,依據前述成像時間,行MR冠狀位脂肪抑製三維快速擾向梯度回波序列增強掃描,行多平麵容積重建,顯示門脈主幹、屬支,在MRA測量門靜脈主幹及屬支直徑。之後行經腸係膜上動脈及脾動脈DSA間接門靜脈造影,並測量顯影血管的管徑;隨機選擇經腸係膜上動脈門靜脈造影計算門靜脈係統最佳顯影時間。分別對比分析MRA及DSA兩種技術下測量的門靜脈係統直徑、最佳顯影時間。

  結果:(1)MRA與DSA門靜脈最佳顯影時間分別為(31.81±2.03)s與(14.32±0.71)s,MRA測得的門靜脈最佳顯影時間明顯長於DSA(P <0.05),二者具有良好的相關性(r=0.749,P<0.05)。(2)MRA測得的門靜脈主幹、腸係膜靜脈及脾靜脈管徑分別為(8.82±0.78)mm、(7.04±0.85)mm及(5.83±0.61)mm,DSA前述相應血管直徑分別為(7.65±1.17)mm、(5.74±1.05)mm及(5.01±1.00) mm,MRA測定結果均高於DSA(P <0.05),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r值0.949、0.910、0.906,均P<0.05)。
 

關鍵字:磁共振成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門靜脈,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