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加強相關研究,采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據估計,每年有1500萬出生的嬰兒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產嬰兒,其中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並發症。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是繼肺炎之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研究顯示,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也將麵臨終生殘疾,包括學習障礙和視力、聽力問題。
衛生組織表示,雖然60%以上的早產發生在非洲和南亞,但早產卻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問題,早產數目最高的國家包括巴西、印度、中國、尼日利亞和美國。在早產率超過15%的11個國家中,除兩國之外其他國家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衛生組織表示,許多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有效應對早產問題。即使沒有新生兒重症監護,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護理就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產兒,這些護理包括產前注射類固醇,以加強嬰兒的肺功能;母親抱住嬰兒進行直接的皮膚接觸並進行頻繁的母乳喂養“袋鼠式護理法”;嬰兒複蘇措施;使用抗生素防止和治療新生兒感染。
衛生組織表示, 早產的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感染和諸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遺傳因素也會產生影響。據統計,印度是早產數量最高的國家,為351萬;中國為117萬;美國為51萬。早產比例最高的國家是馬拉維,100個活產兒中早產兒的比例為18人。
2012年5月,世衛組織與其合作夥伴——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衛生夥伴關係、拯救兒童和畸形兒基金會——發表了《出生過早:有關早產問題的全球行動報告》。該報告製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挽救1600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