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朱琦、劉濤和張永慧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預估氣候變化背景下上海市未來中期及遠期溫度熱效應人群死亡風險。研究指出氣候變化背景下,未來上海市溫度熱效應人群死亡風險增加,未來遠期的死亡風險增加幅度高於未來中期。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11月第46卷11期的《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上。
應用統計降尺度技術,模擬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上海市未來中期與遠期逐日日均溫,並基於已發表的上海市溫度-死亡暴露-反應關係,預估碳排放相對高速增長模式(A2)和碳排放相對低速增長模式(B2)情景下上海市未來中期與遠期溫度熱效應人群死亡風險。使用1961—1990年的數據用於模型的構建,1991—2001年的數據用於模型驗證,對2030—2059、2070—2099年逐日日均溫進行模擬並進行未來溫度熱效應死亡風險預估。數據來源為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CDC)、SDSM網站的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再分析數據和SDSM網站的HadCM3數據。
溫度預估模型的解釋方差為98.1%,標準誤差為1.24 ℃,用於模型驗證的上海市站點1991—2001年日均溫觀測與模擬序列趨勢線R2值為0.978,表明模型模擬序列與實際觀測序列擬合較好。在A2情景下,預估上海市2030—2059、2070—2099年日均溫均值分別為17.9、20.4 ℃,比基線時間段(16.8 ℃)分別增加1.1 ℃、3.6 ℃。在B2情景下,預估上海市2030—2059、2070—2099年日均溫均值分別為17.8、19.1 ℃,比基線時間段(16.8 ℃)增加1.0 ℃、2.3 ℃。A2情景下,上海市2030—2059年、2070—2099年熱相關死亡人數的年均值分別為516、1191例,分別比基線時間段(336例)增加53.6%、254.5%。B2情景下,上海市2030—2059年、2070—2099年熱相關死亡人數的年均值分別為498、831例,分別比基線時間段(336例)增加48.2%、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