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檢測發現晚的原因調查分析

作者:陳小姣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1-13

  近日,湯後林、毛宇嶸和張鐵軍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了解檢測發現晚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以及導致檢測發現晚的主要原因。 研究指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檢測發現晚最主要原因是主動檢測意識差和擔心受到歧視,同時,醫療機構主動提供HIV抗體檢測意識低也進一步影響了感染者的及早發現。 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11月第46卷11期的《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上。

  利用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係統數據,選擇河南駐馬店市、南陽市和周口市,廣西柳州市和欽州市靈山縣,廣東廣州市和深圳市,以及雲南德宏州共4省(區)8個市(州、縣)為調查地點,對其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間新檢測發現報告晚發現患者和早發現感染者進行核實,共有3912例調查對象問卷符合要求,其中晚發現患者2496例,早發現感染者1416例。並對其行為史、HIV檢測史和檢測晚的原因進行問卷調查。晚發現患者指在報告的年度內CD4<200個/mm3或者診斷為艾滋病患者,對晚發現患者的特征分析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晚發現患者中僅有14.2%(350/2469)曾有“去做HIV檢測”的想法,其中68.8%(150/218)的人因擔心檢測陽性受到歧視而未能及時檢測。在沒有“去做HIV檢測”想法的晚發現患者當中,“從未想過自己會感染HIV”和“從未聽說過艾滋病”的比例分別為69.7%(1476/2116)和18.1%(383/2116)。晚發現患者中出現艾滋病相關症狀就診後,僅有40.0%(590/1475)的醫療機構提供了HIV檢測服務,而其中又有54.5%(322/590)的人未被告知檢測結果。與早發現感染者相比,晚發現患者主要特征是年齡在50歲以上(OR=4.14,95%CI:3.09~5.55)、小學文化(OR=1.29,95%CI:1.10~1.52)、文盲(OR=2.15,95%CI:1.25~2.82)、傳播途徑為既往采血(漿)(OR=2.91,95%CI:2.27~3.74)和輸血、血製品(OR=2.79,95%CI:2.11~3.68),檢測發現主要來自檢測谘詢機構和醫療機構,分別占45.4%(1130/1528)和38.3%(954/1469);晚發現患者傳播途徑主要為異性傳播。
 

關鍵字:HIV,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問卷調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