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薛秀娟、洪坤學和崔為國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了解河南省長期抗病毒治療地區HIV毒株原發耐藥現狀。研究指出河南省抗病毒治療地區未治療人群存在HIV原發性耐藥毒株,早期感染人群和新確證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藥。 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11月第46卷11期的《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上。
收集河南省部分早期開展抗病毒治療地區中未抗病毒治療的121例長期HIV感染病例,及154例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確證HIV感染病例,進行基本情況問卷調查,同時采集靜脈血進行CD4+T淋巴細胞和病毒載量檢測,對病毒載量>1000拷貝/ml的樣本采用in-house方法進行基因型耐藥檢測,分析兩組的人口學特征、免疫學指標及原發耐藥情況。
121例長期感染組均因既往有償獻血途徑感染,年齡為(46.61±9.32)歲,感染時間為(12.50±3.21)年。154例新確證組感染途徑多樣,包括血液傳播73例、性傳播73例及其他8例,年齡為(22.21±3.11)歲,平均確證時間為(0.91±0.28)年,兩組人群在傳播途徑、感染時間和年齡方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長期感染組CD4+T淋巴細胞的中位數(第25百分位數~第75百分位數)值為322(217~422)個/?l,低於新確證組的434(308~578)個/?l(P<0.05),兩組病毒載量值分別為4.0(2.96~4.64)、3.77(2.94~4.53)拷貝/ml(P>0.05)。基因型耐藥結果表明,長期感染組和新確證組耐藥率分別為5.79%(7/121)、9.09%(14/154)(P<0.05),後者檢出1例耐蛋白酶抑製劑(PI)的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