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的李興輝、張小明和冀一帆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並發腎髒損害的臨床特點及AP 嚴重程度的MRI評價與腎損傷的相關性。研究指出壞死型AP較水腫型AP更易導致腎損害,腎損害以蛋白尿常見;MRI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AP 所伴發的腎髒功能受損,但MRSI尚不能作為預測AP腎功能受損的指標。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06卷05期的《中華臨床醫師雜誌》上。
對115例AP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腎損害的發生率及特點。根據MRI表現,AP分為水腫型和壞死型。按照MR嚴重程度指數(MRSI)評分,AP 分為輕度(0 ~3 分)、中度(4 ~6 分)、重度(7 ~10 分)。分析腎功能指標(BUN、Cr及尿常規檢查),並與MRSI比較。
115例AP中,輕度32例,中度78例,重度5例;水腫型95例,壞死型20例。33例合並腎損害,占28.7%,以蛋白尿陽性[30.3% (10/33)]為主。壞死型AP較水腫型AP腎損害發生率高(分別為55%和23%,二者比較P =0.004)。在 MRSI上,輕、中、重度AP 血BUN和(或)Cr升高及尿常規異常的發生率分別為3.1%和6.3%、11.3%和 17.0%、20.0%和21.0%,隨MRSI 評分的增加,腎功能異常有增多的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29; P =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