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研究後半規管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PSC-BPPV)診療中並發耳石異常移位的危險因素、類型和眼震變化特征,探討其治療和預防方法。研究指出,采用Epley法治療BPPV的過程應按特定的頭位及偏轉角度進行;治療後適當的體位和頭位限製對預防耳石異常移位的發生是有必要的,不建議立即複查Dix-Hallpike試驗;細致的眼震特點觀察有助於發現和診斷耳石異常移位。該文發表在2015年第01期《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上。
分析2009-03-2012-03期間479例確診為單側PSC-BPPV采用Epley法治療中出現耳石異常移位的患者的資料,對異常移位進行分型和相應的手法複位治療,1周後評估治療的成功率。診斷依據為Epley法複位過程異常的眼震變化及變位試驗中的眼震。
耳石異常移位發生率為8.1%(39/479),其中易位管轉換發生率為5.4%(26/479),易位於水平半規管和前半規管的發生率分別為4.8%(23/479)和0.6%(3/479);原發半規管折返發生率為2.7%(13/479)。患者均獲治愈。耳石異常移位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治療中的錯誤頭位轉動、治療後立即複查Dix-Hallpike試驗和自行不當頭位。
相關鏈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ebyhkzz.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