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和洋娃娃》諾曼·洛克威爾
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當年他支付的時候還是依靠郵件來做,支付到今天還是電子商務的核心。電子商務曾經有三座大山:支付,物流,信用。得支付者得天下,這兩年過年的紅包大戰仍然是以支付為中心在打。
而互聯網醫療的一大核心是醫生資源,所以能夠看到各家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來俘獲醫生的芳心。我們常見的醫生入口有:掛號、輕問診、患者隨訪、電子病曆、用藥查詢,但是醫學影像卻還處於藍海。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領域的先行者及想要或正在加入創業大軍的創業者捕捉創新趨勢,洞察變革方向。為此,動脈網走訪了十餘家中國醫學影像領域的創業公司,與一百多位創業投資人進行了溝通,對超過百家的海內外創新公司進行了信息搜集、整理與研究。
我們得出:
◆市場規模、需求、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為醫學影像發展帶來機遇;
◆不同的市場成熟度、技術依賴性與醫療資源依賴性;
◆國內外醫學影像app產品的總體特征:兩低一少;
◆73%的投資人認為醫學影像創業的市場前景樂觀或非常樂觀;
◆國內外影像應用功能偏差大,一個重技術,一個重社交;
一、市場規模、需求、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為醫學影像發展帶來新機遇
1.醫學影像有巨大的市場規模
對疾病能夠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是臨床醫學的基礎。中醫可以依靠望聞問切,而對西醫來說借助醫學影像做出更準確診斷已經是常用手段,而臨床診斷的70%依靠醫學影像。醫學影像產業整體市場有著相當客觀的需求規模。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醫療設備市場,市場規模超過600億人民幣,其中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市場規模超過220億人民幣。
有研究顯示全球醫療影像設備市場在2012年達到244億美元規模,2013年達到302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將增至354億規模,而2020年將達到490億規模,其中中國占整個市場的12%(數據來源: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2013;Research and Markets 2013),也就是說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到2020年初步預計約有58.8億美元規模。
而醫學影像分析軟件係統市場份額將從2012年的17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25億美元。(數據來源:Markets and Markets 2013),相關業內專家認為主要增量將更多集中在開源軟件和在線門戶類,集成式的影像診斷工具也在穩定增長,還包括計算機輔助診斷識別,3D醫學圖像,成像質量控製係統等。我們可以看到,醫學影像市場中傳統影像成像設備占據大多市場份額,但增長速度卻相對較緩,而在影像軟件係統卻有較高增速。
具體到我國醫學影像診斷規模,目前還缺乏具體的數據,但從公開的三甲醫院來看,一般醫學影像占全院總收入在20%左右,僅次於藥品,和化驗科室差不多,而且增長速度遠高於藥品。
2.互聯網醫療給新進入者帶來了生存空間
然而全球醫療影像市場的的大多數份額被少數巨頭占據,老牌醫學設備公司占據了超過90%的份額,尤其是排在前三位的:西門子、通用電氣和飛利浦。有預測稱2018年西門子將占據全球影像診斷市場的最大份額,銷售額上升至129億美元,占領全球28.7%的市場份額。通用電氣將縮小與西門子之間的差距,預計年增長率 5%。而在國內的數字醫療影像市場,跨國企業占據了75%以上的市場份額,德國西門子、通用 和飛利浦三家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甚至超過80%。
如此競爭激烈的領域,醫學影像創業企業到底還有沒有下足夠的生存發展空間呢?動脈網認為,仍在興起階段的互聯網醫療為具有創新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醫學影像企業提供了生存機會,但當下還處於萌芽階段,最終那些能敏銳把握整個醫療產業的變革趨勢並擁有技術實力的團隊將為找到有價值的定位。
根據影像生成到診斷的整個流程的不同階段,我們將醫學影像產業劃分為:采集成像、影像存檔、影像傳輸 、影像顯示、影像分享、影像診斷,6個階段以便於理解。在互聯網醫療變革的影響下,這6個階段都出現了不同與既往的創新模式,這些新興模式正在從不同角度試圖補齊互聯網醫療中相關醫學影像的那部分。
3.來自需求方的創新內驅力
人口老齡化、醫療成本劇增、消費行為轉變等關鍵環境因素正在改變整個醫療市場需求特點,在整個醫療健康產業大環境中,作為分支領域醫學影像相關產業也麵臨著一係列痛點。尤其在中國受極有醫療體係和大環境的限製,相比美國在醫學影像診斷服務領域原本就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既往痛點結合新的市場需求趨勢,形成了產業創新的內在驅動力,這包括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變革趨勢、新一代醫療消費行為趨勢、對數據價值挖掘的預期、影像數據管理難度提高而引起的成本壓力等等。
4.來自信息技術革新的外動力
同時,一些相關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作為外動力推動著醫學影像領域的創新,令解決痛點滿足新需求成為可能,這主要包括: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無線/移動傳輸、3D圖像技術、多態融合技術等。
二、不同的市場成熟度、技術依賴性與醫療資源依賴性
綜上所述,我們介紹了代表醫學影像創新趨勢的六類商業機會:PACS係統將通過雲端外延;遠程影像診斷提高閱片準確性;以醫學生/醫生為用戶群的教學與臨床交流工具;機會四:智能算法輔助影像診斷;機會五:3D技術結合醫學影像引發多用途應用;消費級/便攜醫學影像設備期待突破與萌發。在六個類別中,根據針對目標群體、主要應用功能、價值訴求的不同,分別涉及了雲端PACS、遠程影像診斷平台、醫學影像教育工具、醫學圖片交流社區、手機拍照結合算法診斷、專業影像自動算法分析、影像3D可視化解決方案;醫學影像3D建模與打印;便攜醫用影像設備;消費級影像設備等10個方向。各個方向所產生所依賴的技術能力和醫學能力各有深淺,涉及的技術成熟度和商業環境不同,當前呈現的市場成熟度也有所不同。
三、國內外醫學影像app產品的總體特征:兩低一少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收集了海內外以圍繞醫學影像設計其核心功能的各類APP(說明:部分APP有涉及與醫學影像相關的功能,但並不以此為核心的APP未在統計範圍內)。我們共收集到15個國內APP和84個海外APP。
比較國內外影像APP的數量,從我們與國際數量的巨大差異上,側麵反映我國醫學影像行業的整體水平與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下載量來看,國內平均下載量為49700次,國外為844650次,幾乎為國內下載次數的17倍;且1萬次以上的高頻下載量,在國內隻有輕盈醫學,國外有7款APP。
從APP具體實現的功能來看,國內沒有專門的影像瀏覽、存儲與管理APP, 雙方比較情況如下:
從針對的疾病病種來看,國內空白的疾病分布有肺部疾病、腹部與盆腔疾病、急診疾病、闌尾炎、腦疾病、神經科學疾病、外傷、胸部疾病、腫瘤、足部整形,以上領域,國內暫時沒有專門的影像APP。
四、73%的投資人認為醫學影像創業的市場前景樂觀或非常樂觀
2015年7月份,在本報告成文之間,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針對投資人群體進行了對互聯網醫療醫學影像項目的投資關注調查。本調查共回收問卷117份,根據問卷回答情況我們發現大多投資人對這一領域持樂觀態度:
1.大多表示市場前景樂觀
73%的投資人認為醫學影像創業的市場前景樂觀或非常樂觀。其中有35%的投資人認為市場前景非常樂觀。而僅6%的投資人對市場前景不客觀。
2.投資人興趣度偏高
75%的投資人接觸過醫學影像領域的創業項目,在有接觸的投資人中超過60%的人仍對該類項目保持投資興趣,其中有8位投資人稱已經投資了此類項目。在沒有接觸過影像類項目的投資人中,超過80%的投資人表示有興趣對接觸了解此類項目。整體僅有不到6%的投資人對這類項目完全沒興趣。
3.遠程影像診斷平台最受青睞
在社交分享、醫學教育、影像庫和遠程影像會診平台幾種類型的項目中,最受投資人青睞的是遠程影像會診平台,有超過80%的投資人看好這一模式。社交分享類最不受關注,獲得票數是幾類中最少的僅占22%。
4.商業模式不成熟是最大風險
商業模式不成熟是最值得關注的重要風險因素,有約60%的投資人這樣認為,其次是產品缺乏用戶黏性。
五、國內外影像應用功能偏差大,一個重技術,一個重社交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對海內外披露融資情況的醫學影像創業項目融資情況進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國內醫學影像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近期獲得融資的有8個,國外有10個項目。
據公開資料所查,截至2015上半年,國內涉及醫學影像獲得融資的項目有8個,發生融資交易的有10起,共計融資超6000萬人民幣,它們分別是醫聯、雲醫、彙醫慧影、艾佩克、海納醫信、醫圖、醫庫網、醫酷,項目融資大多在早期階段。
國外,截至今年上半年,醫學影像領域發生融資交易的有25起,獲得融資的項目有10個(包括一個收購案),共計融資超2.3億美元。
從應用功能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重技術,一個重社交。
●國內外醫學影像融資項目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