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焦顯微鏡與組織病理學對翼狀胬肉組織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比較

作者:董靜文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0-26

  日前,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眼科薛春燕、朱婷 、夏元等共同發表文章,旨在比較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翼狀胬肉組織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結果。 研究表明,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活體動態觀察翼狀胬肉組織微血管的方法優於離體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法,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對翼狀胬肉的血管形態進行活體研究有助於進一步研究翼狀胬肉組織的生物學行為及其機製。該文章發表在《中華實驗眼科雜誌》2012 年第30卷第1期上。

  該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收集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20例20眼為翼狀胬肉組,手術中獲取翼狀胬肉組織;另收集年齡和性別匹配的行內眼手術及斜視手術的患者20例20眼為正常球結膜組,手術中獲取正常鼻側球結膜組織作為對照,翼狀胬肉組患者均於術前用海德堡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采集5幅翼狀胬肉頭部的微血管圖像,同時采集正常球結膜組正常球結膜微血管圖像。對兩組患者手術中獲得的標本進行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和CD31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計算組織標本中微血管密度值,對翼狀胬肉組患者激光共焦顯微鏡所測的微血管密度值以及手術標本中的微血管密度值分別與正常球結膜組進行比較,並分別將兩組用兩種方法測得的血管密度值進行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下翼狀胬肉基質中的微血管密度( MVD)值為( 8929±2993) μm/mm2,正常球結膜中的微血管密度值為( 4202±692) μm/mm2,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81,P<0.01)。翼狀胬肉的組織標本中CD31染色陽性的微血管數為(21.00±4.06)個/高倍視野,正常球結膜組為(6.07±1.75)個/高倍視野,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312,P<0.01)。翼狀胬肉組和正常球結膜組激光共焦顯微鏡活體測得的MVD值與免疫組織化學離體測得的MVD值均呈顯著正相關(翼狀胬肉組:r=0.649,P<0.01;正常球結膜組:r=0.572,P<0.01)。

關鍵字:翼狀胬肉,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免疫組織化學,微血管密度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