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兔模型的建立及對比研究

作者:董靜文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0-26

  日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乃洋、王曉然、萬鵬霞等共同發表文章,旨在比較各種建立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模型方法的臨床特點,探索合適的角膜移植排斥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表明,貓-兔異種角膜移植模型較縫線和堿燒傷法製作的角膜移植模型炎症反應輕、新生血管少,角膜免疫排斥反應穩定、適度,是理想的高危角膜移植動物模型。該文章發表在《中華實驗眼科雜誌》2012 年第30卷第1期上。

  45隻新西蘭白兔作為角膜移植受體,並按照造模方法的不同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縫線組、堿燒傷組和異種移植組,每組15隻。分別用在角膜4個象限各間斷縫1根5-0絲線法和1 mol/LNaOH堿燒傷法誘導角膜新生血管(CNV),再建立兔同種異體角膜移植;另一組以貓角膜為供體,建立貓-兔異種角膜移植模型。於第2周和第4周觀察植片的組織學情況,對3個組角膜植片裂隙燈下觀察植片排斥反應、炎症和新生血管,對植片水腫程度及炎症指數(IF)進行評分,根據角膜混濁、水腫及新生血管合計值計算排斥指數(RI)。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CD4+T細胞和CD8+T細胞在植片組織中的表達。

  結果顯示,縫線組、堿燒傷組和異種移植組分別有14、15、15隻兔完成穿透角膜移植術。術後2周,3個組IF中位數分別為0.556、0.778、0.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25.736,P=0.000),異種移植組IF值低於縫線組和堿燒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3.841、3.993,P=0.000),縫線組IF值低於堿燒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568,P=0.000)。術後2周,3個組RI中位數分別為2、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22.432,P=0.000),異種移植組RI高於縫線組而低於堿燒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2.373,P=0.018;Z=3.936,P=0.000),縫線組RI低於堿燒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729,P=0.000)。3個組植片存活時間分別為(17.9±2.0)、(13.4±2.4)、(15.5±2.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9.474,P=0.001)。異種移植組的新生血管麵積均低於縫線組和堿燒傷組(P<0.05)。術後2周和4周,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異種移植組植片中的炎性細胞少於縫線組和堿燒傷組,3個組植片中均出現以CD4+T細胞為主的細胞浸潤。

關鍵字:器官移植/角膜、高危,動物模型,排斥反應,異種移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