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一篇新聞稿件
引發“元芳走紅”
元芳全名“李元芳”,是《神探狄仁傑》裏狄仁傑的衛隊長,官職正三品上,武藝高強,打敗了虎敬暉、閃靈等一流高手,而且對狄公忠心耿耿,由著名演員張子健飾演。“元芳,你怎麼看?”是狄仁傑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劇中的標準回答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蹺。”“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通常在兩人的對話中,對於案情的分析就此展開。
記者追查這句話起源發現,這句話當年在電視劇熱播的時候就曾經有人用過,但並沒有像現在這般大火。而最近火起來,與一篇新聞報道有關。今年四月份,網上轉載了一篇《福建泉州鬧市高樓墜落一隻女性斷腳》的報道。這篇報道中死亡的女子身首異處,但被警方判定為自殺,引起網友質疑,當時有網友就對此進行了調侃,像接台詞一樣模仿劇中人物的口氣和台詞進行了回複,其中第一句就有“元芳,你怎麼看?”這句話。而至今這篇報道和網友回複仍然掛在網站上,回複已經達到了5萬多條。
最近,有幾起和此案相似的案件也引起了網友質疑,於是有心的網友再次拎出了“元芳,你怎麼看?”這句話進行回複。一時引發了連鎖反應,這句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成了網絡走紅語,進而“元芳體”也被網友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
發展
電視台借
“元芳”營銷節目
每一次網絡語和網絡體的走紅,都離不開網友和營銷公司的力量,尤其是國內幾大門戶網站的論壇、微博等都是其走紅的強大平台。從心理學層麵看,“元芳體”迅速走紅,與廣大網友心理、性格有直接關係。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一句話說一遍是隨意,重複三遍就顯得有趣,十幾個人在不同場合都說就變得很搞笑了,從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不過,隨著網絡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網絡流行語的壽命也越來越短。
當然,眾多公關公司的營銷作用也非常明顯。據悉,在“元芳體”被爆出來不久,就有某廣告名人跳出來“認領”。不去追究此人到底是不是發起者,但這種網絡語言的推廣確實離不開廣告策劃公司的推廣。他們有可能不是發起者,但是在營銷上,他們肯定是能用的極盡所用。例如,最近這句話就被江蘇衛視拿來說事,為了推廣益智類節目《一站到底》,該衛視把節目裏一位叫做檀越的北大研究生比作現實版“元芳”,因為該選手以史無前例的戰績打敗對手,成為《一站到底》史上唯一獨攬12項大獎的選手。
幕後
“元芳”暗合
某些“潛規則”
網友認為,作為長期追隨“高級領導幹部”的鐵血護衛,“李元芳”的回複有著很深的官場智慧。李元芳既要在危險時刻成為力克群魔的孤膽英雄,又要時時處處賠著小心做好“領導同誌”的參謀與助手。既不可以“無能”,又不可以“太能”,當他頻頻遭遇“你怎麼看”的提問時,總是先來上一句“此事必大有蹊蹺”的萬能句式,之後就洗耳恭聽“上級”對事件的“神算”與推理,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領導”權威,分寸拿捏得又恰到好處。而且,還能為“領導”斷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謂“官場潛規則”也不過如此。
在網友看來,一句“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了”反映了“老男孩”們對煙火人間和湯水生活的依戀;一句“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直逼癡男怨女們對前塵往事的辛酸追憶;一句“元芳,你怎麼看?”則洗練地表達出了適應潛規則的難處與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海龍對記者表達了相似的看法,“元芳體走紅背後,更多的是公眾對某些現實現象無奈的一種表達。元芳是個虛擬人物,對網友來說,不管你怎麼問,他都不會煩,當然也永遠不會給你答案,但有時候網友這麼提問,並不是真的沒有答案,而實際上他在提出問題時的動機和語氣是無奈的、調侃的。因為網友已經習慣了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嘲諷社會人生百態,表達積聚已久的懊惱、猜疑。千萬次地發問,其實是一種‘集體焦慮’,公眾們期待有人去傾聽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