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治療股淺動脈閉塞性病變的療效與旁路手術相似
美國貝勒大學醫學中心麥奎德(McQuade)等的一項前瞻性隨機研究顯示,經皮支架移植物置入治療與傳統月國股動脈旁路術對股淺動脈閉塞性病變的療效無顯著差異。相關論文2008年11月21日在線發表於《血管外科學雜誌》(J Vasc Surg)。
該研究納入86例患有股淺動脈閉塞性病變的患者(100個患肢),其症狀包括跛行和患肢缺血(伴或不伴組織缺失)。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經皮治療組接受血管成形術並置入≥1個支架移植物,手術治療組接受應用人工血管(滌綸或聚四氟乙烯)的膝上月國股動脈旁路術。隨訪2年。
結果顯示,經皮治療組病損血管平均總長度為25.6 cm。在6個月、1年和2年時,該組初次通暢率分別為81%、72%和63%,再次通暢率分別為86%、83%和74%;手術治療組初次通暢率分別為84%、77%和64%,再次通暢率分別為89%、86%和76%,兩組間無顯著差異。盡管病損程度較重的病例有開通率下降的趨勢,但總體而言其初次通暢率和再次通暢率與病損程度較輕的病例間無顯著差異。
研究者認為,支架移植物並未對股深動脈或其側支血流產生不良影響,該方案或許可為股淺動脈血管再通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腹腔鏡與開放式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複發率均較低
瑞典學者研究發現,無論是接受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還是開放式疝修補術的腹股溝疝患者,術後的複發率均較低。長期累計結果提示腹腔鏡治療的複發率略高,但可能歸咎於外科醫師的技術水平和不恰當的外科操作。相關論文參見《外科學年鑒》[Ann Surg 2009, 249(1): 33]。
共1512例年齡為30~70歲的單側腹股溝疝男性患者隨機接受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665例)或開放式疝修補術(705例)。隨訪5年的結果顯示,腹腔鏡組和開放手術組的複發率分別為3.5%和1.2%(P=0.008)。在去除腹腔鏡組一位術者的影響(接受其手術的患者複發率為33%)後,該組複發率降至2.4%,與開放手術組的差異不再具有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