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白細胞端粒長度與患者生存率的相關性

作者:張福奎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4-27

意義 端粒可保護染色體末端,是細胞老化和複製能力的標誌物。

目的 在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評估受者及供者移植前白細胞端粒的長度,與無關供者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HCT)後轉歸間的相關性

設計、場所和參與者 該研究包括330例患者(235例獲得性貧血,85例範科尼貧血,10例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其非血緣供者,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均有這些參與者的HCT前血樣及臨床和轉歸數據。患者於1989-2007年在84家中心接受HCT,隨訪至2013年3月。

暴露基於供者端粒的長度分布,將受者及供者HCT前的白細胞端粒長度分類為較長(T/S≥0.81)和較短(即T/S<0.62和T/S為0.62~<0.81)。

主要轉歸和檢測指標總生存率,中性粒細胞恢複情況,以及由移植中心通過對患者定期隨訪所確定的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結果 與供者白細胞端粒長度較短者相比,供者白細胞端粒長度較長與生存概率較高相關(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40%和56%,有危險的患者數分別為71例和57例,死亡患者的累計例數分別為128例和50例,P=0.009)。對供者年齡、疾病亞型、卡爾諾夫斯基(Karnofsky)功能狀態評分、移植類型、HLA配型、之前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人種/民族以及移植的日曆年度進行校正後,上述相關性仍有統計學顯著性[風險比(HR)為0.61,95%CI為0.44~0.86]。對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亞型、受者年齡、HLA配型、移植的日曆年度及預處理方案進行分層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結果。供者端粒長度與下述情況無關:第28天時中性粒細胞植入(長與短相比,累計發生率分別為86%對85%,HR=0.94,95%CI為0.73~1.22),100天時Ⅲ~Ⅳ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計發生率為22%對28%,HR=0.77,95%CI為0.48~1.23),或1年時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計發生率為28%對30%,HR=0.81,95%CI為0.53~1.24)。移植前的受者白細胞端粒長度與移植後生存率無關(HR=0.91,95%CI為0.64~1.30)。

結論和相關性 供者白細胞端粒長度較長,與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接受HCT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提高相關,患者的白細胞端粒長度與生存率無關。該觀察性研究的結果表明,供者白細胞端粒長度可能在移植後的長期生存率方麵產生作用。

關鍵字:再生障礙性貧血,,無關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端粒長度,生存率,相關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