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了,強大的腦激素催產素作用於個別腦細胞引發特異社會行為的機製,這一研究發現有可能促成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催產素和其他的激素來治療由於疾病或腦創傷所導致的一些行為問題。研究結果發布在4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由於能夠給人帶來愉悅興奮滿足感,促進社會和親緣關係,催產素有時也被稱作為是“快樂激素”或“愛的激素”。盡管現在研究人員已清楚地認識了它在誘導性吸引和性高潮,調控母乳喂養和促進母嬰親密關係中所起的作用,但對於它控製社會行為的確切機製卻仍不是很清楚。
資深研究員、紐約Langone醫學中心及Skirball生物分子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Robert Froemke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重新定義了催產物,與‘春藥’完全不同,它是大腦中一些神經信號的放大器和抑製器。我們發現催產素上調了大腦中處理的社會信息量。這表明有一天或許可以利用它來治療社會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語言鄭愛,甚至是由於源於兒童期虐待的一些心理問題。”
在一些小鼠實驗中,Froemke和他的研究小組將催產物定位至腦皮質左側的一些獨特受體細胞。他們發現這一激素控製了個別神經元處理的“社會信息”量,抑製了一些所謂的興奮性或抑製性信息,並直接決定了有幼崽的雌性小鼠會對尋求幫助和注意的叫喊如何做出反應。
在針對沒有幼崽,因此催產素水平沒有增高的成年雌性小鼠的一組獨立實驗中,他們將額外的催產素添加到它們的“處女”大腦中,導致了這些小鼠可以快速識別近期遷來的其他母親的幼崽發出的幾乎聽不見的求救呼叫。這些成年小鼠很快學會了抓起幼崽的頸背,將它們帶到自己的窩中,就好像它們是幼崽真正的母親一樣。
研究人員說,這種習得行為是永久性的;沒有後代的小鼠甚至在隨後阻斷它們的催產素受體時也會繼續找回幼崽。
論文的主要作者、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Bianca Marlin說:“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添加催產素如何改變了動物的行為,本不知道如何完成一項社會任務的小鼠突然可以將它做的極好。”
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得到催產物在個別腦細胞中起作用的關鍵在於,利用了由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開發,可特異性結合神經元上催產素受體蛋白的一種抗體,這使得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這些細胞。
“我們未來的研究包括要開展進一步的實驗了解除了分娩時,在什麼自然條件下大腦會釋放催產物,”Froemk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