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者腦部易出現β-澱粉樣蛋白

作者:任海軍 來源:新華網 日期:10-03-23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具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其腦部更容易出現β-澱粉樣蛋白,該成果將有望用於這一疾病的早期診斷。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3月15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原因是由於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異常積聚,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進而引發認知和記憶功能衰退的。 

  美國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以及名為“匹茲堡化合物B”的顯像劑對42名平均65歲的人進行了腦部掃描。其中28人的父母一方曾患阿爾茨海默病,另外14人沒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家族史。 

  “匹茲堡化合物B”能結合在腦組織中的β-澱粉樣蛋白上。在腦部未出現β-澱粉樣蛋白的患者中,該化合物在30至60分鍾內就會被血流衝洗排出大腦;而在出現病變的患者中,該化合物停留時間較長,利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很容易發現病變。 

  研究結果顯示,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者腦部出現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平均幾率比無家族史者高出20%,其中母親曾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這一幾率更高。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將來能利用這一成果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進行更早期的診斷,從而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相關鏈接:Increased fibrillar amyloid-β burden in normal individual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late-onset Alzheimer’s

關鍵字:β-澱粉樣蛋白,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細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