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日本學者研究發現,就餐時先吃點蔬菜再吃飯,不管有無糖尿病症狀,都有助於降低血糖值並減少其變動幅度。
糖尿病是一個和吃密切相關的疾病。在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糖尿病教育、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測)中,飲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吃什麼、怎麼吃之類的問題,也就自然成為專家潛心探討的課題。
日本學者對糖尿病患者用餐順序的建議是,先進食占每頓食量一半的蔬菜、蘑菇、海藻等菜肴,然後進食肉、魚、大豆、乳製品等含蛋白質的菜肴,最後進食米飯、麵包、麵條和芋薯類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水果。研究者發現,糖尿病患者組中,如果是先從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開始吃飯,就餐過後兩小時,其血糖值平均達每百毫升195毫克;若先吃點蔬菜再吃米飯,這一數值則是每百毫升160毫克。後者的血糖值明顯降低,且變動幅度也減小了很多。在健康人對照組中,研究小組也發現先吃蔬菜或先吃飯對血糖值的類似影響。而北京醫院的營養師對糖尿病病人的飲食順序也曾提出與日本同行近似的建議:蔬菜→主食→肉類→湯。
上述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順序不管是蔬菜→主食→肉類→湯,還是蔬菜→肉類→主食,其共同點都是推崇首先應進食蔬菜。其可能的原理是,蔬菜裏麵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延長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時間,從而延遲糖分在小腸裏的吸收,進而延緩了餐後血糖劇烈升高。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人們的習慣往往開始吃得多,那麼哪種食物升高血糖速度較慢,則應該先吃、多吃哪種食物。
控製飲食 要先確保營養
根據營養均衡的原理,如果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所占比例固定的話,則與以上飲食順序可能矛盾。如果蔬菜進食過多,則勢必影響主食及其他食物的總量。而且如果完全把所有的食物全部分開來吃,與我們目前的飲食習慣明顯不同。中國人喜歡烹飪,在此過程中會把很多原材料混到一起,很難做到每樣東西分而食之。不過,如在飯前先進食一些生的高纖維蔬菜會有裨益的,也是可取的,然後在進食過程中有所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其體重指數、胰島素缺乏程度、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升高程度均有所不同,其血糖變化就會有很大的差別。要保證營養均衡,就要注重個體化飲食支持,而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營養均衡尤為重要。倘在確保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多吃蔬菜或先吃蔬菜能對血糖有控製的話,自然會益處多多。當然,是否嚴格控製飲食順序,怎樣有益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仍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目前也有學者提出在用餐時增加咀嚼次數,可以較快獲得飽腹感,以減少食物攝入總量。這些想法為糖尿病患者形成專門、簡潔、實用的飲食規律提供了一些新思路。(衣曉峰 李華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