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ICU休克患者,複蘇的一般原則包括恢複器官灌注壓,避免低血壓;恢複器官灌注和氧輸送,避免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避免過度通氣、過度水化。在恢複器官灌注壓時應注意,平均動脈壓(MAP)>65 mmHg即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組織灌注,MAP進一步增長到>75或85 mmHg並不進一步增加或改善組織灌注。
以血流動力學監測為基礎的目標指導複蘇流程可改善預後。早期目標指導治療、術中及術後高危患者的目標指導治療可改善預後,減少並發症。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在器官衰竭前,早期進行目標指導(複蘇)治療可使死亡率降低20%。一項15年的隨訪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目標指導治療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增加1107天。
針對嚴重創傷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匹茲堡大學應用的常規複蘇流程(St George’s流程改良版)的目標如下:SaO2>90%,血紅蛋白(Hb)>8 g/dl,體溫37℃,MAP 60~100 mmHg,使用去甲腎上腺素(NE)或硝酸酯類藥物,基礎晶體液輸注速度1.5 mg/(kg·h)。在複蘇過程中,先測量心輸出量,計算心髒指數和氧輸送指數(DO2I),如DO2I>600 ml/(min·m2),則每15分鍾進行一次檢查,維持DO2I>600 ml/(min·m2) 至少 8小時,持續給予晶體液1.5 ml/(kg·h)。如DO2I<600 ml/(min·m2), 則給予液體治療 ,若反應不好, 則開始給予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最大可增至20 μg/(kg·min)],以達到滿意的心輸出量並維持MAP在 60~100 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