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 輕鬆識別藥品不良反應

作者:濟南軍區總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 孫成春 來源:健康報 日期:12-07-10

  ●什麼是藥品不良反應

  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辦法》中規定,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

  為什麼會產生不良反應呢?一方麵是藥品本身的因素,另一方麵是患者的因素。藥品的有效成分、添加劑、賦形材料等都可引發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對某一種藥品過敏,那麼對化學結構相類似的同一類藥品可能存在交叉過敏,患者就醫時要向醫生特別說明,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此外,用藥方式不當也可引發不良反應。在報道的不良反應中,靜脈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占到一半以上。

  ●患者如何判斷

  用藥後,患者自己如何判斷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呢?實際上,隻要發生了與治療前疾病本身表現不同的、異常的不適,即是不良反應。例如,服用感冒藥後,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的情況下,就要考慮是否出現了不良反應。此外,患者可以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看看其中是否有與自己情況相符的表述。當患者自己難以判斷時,建議及時向醫生或藥師谘詢。

  ●該如何去應對

  當明確發生藥品不良反應後,患者該如何應對呢?一旦發生與原患疾病不同的身體不適,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症狀輕微的不良反應,停藥後,多數可自行恢複。症狀較重的不良反應,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隨意停藥的情況,患者必須到醫院谘詢醫生,由醫生幫助處理。比較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臨床上不合理用藥,尤其是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比較常見,大量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了兩種嚴重的後果:一是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二是引發各種不良反應。針對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使用抗菌藥品要有嚴格的指征。其次,不宜長期使用廣譜或同時使用多種抗生素。再次,聯合應用抗菌藥品要有明確的指征,單一藥品可有效治療的感染,盡量不聯合用藥。(張忠田整理) 

關鍵字:藥品,不良反應,判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