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醫院還是藥店,購買的藥品都會有“身份證”,幫你辨別其真偽。一盒藥品從生產企業進入藥品批發環節,再進入藥店,最後銷售給消費者。這一漫長的過程,可以通過20位的一維條形碼進行全程監管。
據介紹,目前全國批發企業已經百分之百納入電子監管係統,零售藥店試點今年將啟動近5萬家。2015年底前,全國將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電子監管覆蓋。
藥品監管碼可全程監控
昨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舉行電子監管公眾開放日活動,並在現場演示查詢過程。來自北京市西城區德外街道安北社區的居民李友華將麵前藥品包裝上的監管碼用短信發送至“106695001111”,幾秒鍾後,就收到短信回複,內容包括藥品名稱、生產企業、規格、批號、批準文號、有效期、藥品流向等。
所謂電子監管,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編碼技術等現代信息手段,給每個最小銷售單元的藥品商品賦予唯一的電子監管碼,類似藥品“身份證”。借助於藥品電子監管碼,可實現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全程監控。
所有藥店納入電子監管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藥品、三分之二的生產企業納入這套監管體係。下一步,醫療衛生機構以及零售藥店將逐步納入電子監管係中。到2015年年底前將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的電子監管。屆時,患者隻要查詢藥品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便能自行輕鬆辨別真假。
鏈接
電子碼查藥品真偽
藥品電子監管碼的20位數字包含了藥品名稱、生產企業、規格、生產批號、批準文號、有效期等藥品的基本信息。公眾購買藥品後可以通過四種方式查詢監管碼,辨別藥品真偽:電話查詢:95001111;網上查詢:www.drugadmin.com;短信查詢:106695001111;手機應用程序,影像抓取(須下載免費軟件“藥品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