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汪珊珊)近日,廣州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成立血液淨化中心,同時舉辦海峽兩岸血液淨化發展論壇。專家表示,洗腎的患者越來越多,人們應注意預防糖尿病腎病以及藥物中毒,以免引發腎功能不全。
腎病發展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就要做腎移植換腎,但腎少人多,等不到換腎的患者血液中的有毒代謝廢物越來越多,為求活命就要長期做血液淨化治療,即腎透析,俗稱“洗腎”。台北醫科大學附設醫院腎髒內科的王峰銘教授介紹,近年來台灣洗腎患者的比例越來越高,與醫療支付全額保險有關,也與影響腎髒功能的三大因素分不開:1.糖尿病腎病,這類患者在最近十年占到洗腎者的四五成,在病因上取代了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位置。2.台灣南部的老人熱衷於服用中草藥。3.人們大量服用非甾體消炎藥。
王峰銘稱,台灣當地人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認知率隻有3.5%,他提醒人們特別關注蛋白尿——出現這種狀況離洗腎已經不遠。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劉雙信博士稱,根據去年11月份的數字,廣東省的透析患者有兩萬多人,其中血液透析就有兩萬人,腹膜透析也有兩千人左右,但實際上需要做透析的人更多。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古英明教授介紹,大陸也有類似台灣的情況,經濟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報銷的比例增加,讓更多的患者能負擔洗腎——如果全自費的話,每洗一次要600元,一年至少要花7萬~8萬元。他提醒患有風濕骨痛、痛風的老年人在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後,一定要注意檢查腎功能,以免發生藥物中毒;很多老百姓盲目自行執中草藥,有可能吃進去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而破壞腎功能。他建議患者如果有過腎病的家族史,出現了尿少、胃口不好、作嘔等情況,應該定期檢查小便和血壓,看是否需要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