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貼敷時需遠離空調

作者: 來源:新華網 日期:12-07-03

  夏至一過,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又開始了。

  對於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來說,“冬病夏治”的確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有人將“三伏貼”當做唯一的“冬病夏治”手段,也有人將“冬病夏治”視為各種疾病通用的保健手段,有病沒病都要來紮堆貼一貼,更有人將“冬病夏治”視為包治百病的良方。然而,這些其實都是人們對“冬病夏治”的認識誤區。本期,我們就請來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周繼樸為您詳細介紹“冬病夏治”的方方麵麵。

  三伏天貼敷效果最好

  所謂冬病夏治,周繼樸介紹,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用特定的中藥在特定的穴位上貼藥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法。

  貼敷療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貼敷為最好,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

  之所以選擇在三伏天冬病夏治,因為三伏之日,肺髒氣血通暢,藥物易於深達髒腑,是治療、調整肺髒疾患的最好時機。加上三伏日人體腠理開泄,氣血趨於體表。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刺激穴位、激發經氣,使藥物有效成分易於汗腺滲透吸收,進入血液發揮治療作用。

  盡管“穴位貼敷”是人們所熟知的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不過它並非唯一的冬病夏治療法,據介紹,冬病夏治包括穴位貼敷、艾灸、拔罐等多種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主治虛寒疾病

  6月28日,記者來到北京中醫醫院,看到不少人前來谘詢冬病夏治,甚至認為它能“包治百病”。專家也表示,從入夏以來,中醫醫院裏預約和陸續前來接受冬病夏治谘詢的患者與日俱增。

  然而,周繼樸表示,冬病夏治是有適應證的,主要是針對虛寒性的疾病,也就是說此類患病人群大多有平時喜暖畏寒、不敢吃涼東西等特征。而且疾病一般在夏天發作較輕,冬天發作加重

  他指出,對於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反複感冒等秋冬季容易複發和加重疾病的病友而言,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時機,其他如風濕性關節炎、脾胃病等,隻要屬於虛寒性疾病也可考慮進行冬病夏治療法。

  任何一種療法有適應證,必然有禁忌證。周繼樸表示,發熱及感染性疾病、陰虛火旺、孕婦、經期、皮膚過敏、有瘡、癤、癰和皮膚破損者以及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貼敷;咳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多屬於熱證,也不宜進行貼敷。

  周繼樸同時強調,冬病夏治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控製疾病症狀而不是根治疾病,在進行冬病夏治的同時,仍需堅持疾病的規範治療。

  貼敷需連續堅持3年

  至於具體的貼敷時間,周繼樸表示,北京中醫醫院在每一伏時需各連續貼敷三天,每天貼敷6-8小時,如皮膚無不適,亦可適當延長時間,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

  有些病人貼敷一年覺得效果較好,第二年就停止貼敷了,專家表示,最好能連貼三年,這樣鞏固效果較好。

  據介紹,冬病夏治每三伏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貼敷3年,也就是3個療程。第一次接受治療的病人,在冬至加強一個療程可加強療效。

  隻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才能處於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效果才會更好。而每錯過一季伏天,就意味著患者的康複至少要向後拖延一年。

  □專家簡介

  周繼樸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作為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師從王莒生教授。臨床善於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呼吸係統疾病,如慢性咳喘病、間質性肺病。

  貼敷時間勿少於4小時

  在準備貼敷前,一定要清潔皮膚,如果有嚴重的皮膚病或是過敏的話,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貼敷。

  貼藥後不要過分活動以免藥物移動脫落。有些人貼敷後會出現一些局部皮膚反應。周繼樸介紹,一般來說輕微的皮膚發紅或冷熱感覺屬於正常,如果皮膚特別紅,需要縮短貼敷時間,以4-6小時為宜,如果短於4個小時的話,可能會影響療效。

  有的病人在貼敷後局部皮膚起小水泡,周繼樸表示,這種情況輕者一般不需處理,但應保持皮膚幹燥、清潔,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水泡較大或破潰則需來醫院門診進行相應處理。

  如果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專家則建議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出現這樣的反應後,也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治養結合才能提高療效

  貼敷並非貼完就萬事大吉了。在敷貼期間需要注重飲食起居等各方麵的調整,才能提高療效。

  周繼樸表示,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飲食、生活上有所克製,不要和正常人一樣乘涼休閑、避暑,以配合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在起居方麵,需要做到的就是遠離空調。因為進入空調房後,皮膚會因遇冷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貼敷當天更是應避免過度吹電風扇、空調,保持開窗通風。

  充足的睡眠和樂觀的情緒也很重要,每晚保持7~8小時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鬆,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而研究表明,平和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免疫功能處於一種最佳狀態,這種狀態有利於頑疾的治療和康複。夏季氣候的影響使一部分人心情煩躁,易於激動,因此,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通過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等方式有意識地克製自己的這種情緒。

  貼敷期間適度的鍛煉也有助於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同時增強體質和機體的抵禦能力。

  飲食方麵則要少吃冷飲。冷飲一方麵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麵,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向外發散時困難,影響治療效果。貼敷期間還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關鍵字:冬病夏治,發作加重,貼敷療法,貼藥,間質性,經絡傳導,空調房,反複感冒,藥物,中醫醫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