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的影像學特征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楊瑞紅 高占成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6-20

支原體肺炎的影像學特征

點擊看大圖

  病曆摘要

  主訴及現病史 患者女性,33歲,因“發熱7天,伴咳嗽、咳痰2天”入院。患者7天前在陪護患支原體肺炎的子女過程中出現發熱,體溫最高38.5 ℃,自服頭孢克洛3天,症狀無好轉,胸片示“雙下肺炎症”。2天前起出現咳嗽、咳少量白痰,仍發熱,體溫高達39.8 ℃,複查胸片仍提示“雙下肺炎症”,遂收入院。患者發病以來,乏力明顯,精神欠佳,食欲不振。

  體格檢查 雙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偶可聞及少量濕公式音。

  實驗室檢查 血清支原體抗體檢查陽性。C反應蛋白(CRP)增高。電解質、生化、血沉、血凝分析、心電圖、血氣分析、痰培養及結核菌相關檢查等結果均為陰性。腹部B超未見異常。軍團菌及衣原體抗體檢查均為陰性。

  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示雙下肺炎症(圖1和圖2)。胸部CT示雙肺炎症,左側明顯(圖3)。

  治療及轉歸 給予阿奇黴素抗感染,患者好轉出院(圖4)。

  圖1 左下肺滲出實變影,邊界模糊,密度較淺淡,右下肺雲霧樣密度較淺淡滲出影,呈磨玻璃樣改變,邊界模糊(6月9日)。

  圖2 左下肺滲出實變影,邊界模糊,右下肺雲霧樣密度淺淡滲出影,呈磨玻璃樣改變,邊界模糊,病變明顯進展(6月12日)。

  圖3 雙肺見滲出影,左肺明顯,實變及磨玻璃樣變並存,肺門附近實變為主,外周磨玻璃樣變為主,不沿肺葉段分布(6月14日)。

  圖4 治療後複查胸部X線示肺部滲出明顯減少(6月19日)。

  支原體肺炎的診斷與治療

  概述 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無細胞壁的病原體,是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

  支原體肺炎好發於兒童和青年,一般起病較緩慢,常伴乏力、頭痛、肌肉酸痛、惡心及嘔吐等全身症狀。起病2~3天後出現刺激性幹咳,或僅有少量白黏痰,少數患者痰中可帶有血絲。本病一般症狀較輕,可發生局限性小範圍流行,少數患者表現為重症肺炎,也可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可有肺外並發症,如肝髒損害、溶血性貧血、多發性關節炎或神經係統損傷的表現等。本病血清學診斷標準為恢複期雙份血清支原體抗體滴度呈4倍增高或單份血清抗體效價≥1︰32。

  胸部X線與CT特征 肺炎支原體在肺部可引起多種損害,包括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炎和肺實質炎症,病理改變可見肺泡間隔增寬及血管充血,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肺泡腔內可見漿液及炎性細胞滲出,細支氣管及其周圍組織充血及水腫。

  因此,支原體肺炎的影像學表現為多種病變並存,肺部X線可見模糊雲霧狀陰影或均勻一致的實變影,近肺門部較致密,向外逐漸變淺,邊緣不清晰,不沿肺葉段分布,可單發或多發。本病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相比更易發生多肺葉段肺炎。

  90%以上患者胸部CT檢查可見典型間質性肺炎的磨玻璃影,並同時存在提示肺泡炎症的實變影(圖3),表現為由磨玻璃影逐漸過渡到大片狀實變影,或在磨玻璃影中,散在分布的多發斑片狀實變影。由於細支氣管炎的存在,常可見到小葉中央性結節。小葉中央性結節影和磨玻璃影同時存在,對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有較大提示作用。部分患者可有縱隔淋巴結增大和胸腔積液。

  治療 支原體無細胞壁,首選能阻止細胞核蛋白合成的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等,也可選擇作用於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的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莫西沙星。

  病例診斷分析 本例患者在陪護其他支原體肺炎患者期間發病,有明確接觸史,且患者影像學表現符合支原體肺炎特征,頭孢菌素治療無效而阿奇黴素治療有效,血清支原體抗體檢測結果陽性,故診斷明確。

關鍵字:支原體肺炎,影像學特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