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在武漢舉行,會議期間一場由先靈葆雅公司合辦的、由沈誌祥和侯健主持的淋巴瘤骨髓瘤專題討論會引人注目。該專題討論會安排了3個主題發言和6個大會論文交流,內容涉及當前淋巴瘤和骨髓瘤研究的前沿。
3位專家的主題發言內容新穎、深入、翔實,對提高大家對淋巴瘤和骨髓瘤的認識起到了啟發作用。大會交流則反映了我國淋巴瘤和骨髓瘤發展的主流和方向,說明我國血液學工作者正在多個領域進行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
主題發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娟教授作了題為《楷萊(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PLD)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報告,介紹了PLD在MM中的應用價值,尤其是PLD聯合硼替佐米治療MM的最新臨床研究。該研究顯示,PLD聯合硼替佐米較單用硼替佐米改善了完全緩解率(CR)和非常好的部分緩解率(VGPR),並顯著延長了疾病進展時間(TTP),亦沒有增加外周神經病變和心髒毒性(見表)。也正是基於該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準兩藥聯合用於複發MM的治療。
解放軍總醫院朱宏麗教授報告了《PLD為主方案治療高齡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臨床研究》,介紹了PLD在高齡且具有多係統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經驗。她指出,對於高齡NHL患者,以PLD為基礎的聯合治療可以使化療的毒副作用最小化,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協和醫院沈悌教授作了題為《來自盧加諾湖邊的辯論――霍奇金淋巴瘤(HD)是否需要放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對NHL治療的價值?》的報告,介紹了早期HD應用放療以及NHL治療中行PET檢查的若幹循證醫學證據。
大會交流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字的報告提示,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MRI表現多變,臨床需警惕該病的各種不典型MRI表現。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王昭的報告分析了淋巴瘤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的臨床特征和診療手段,為進一步提高診斷率、選擇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了臨床依據。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賈永前的報告認為,以血漿為標本,檢測遊離DNA的IgH重排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具有高的陽性率,與病理標本高度一致。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易樹華的報告顯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侵犯骨髓者一般狀況差,腫瘤更具侵襲性,骨髓侵犯是DLBCL的獨立預後影響因素,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可顯著提高DLBCL的療效,並改善骨髓侵犯對DLBCL的不良預後影響。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李斯丹的報告總結了我國MM骨病的臨床特點及其與治療反應及疾病預後的關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張琦的報告認為,1q21位點的擴增在MM中較為常見,是預後不良的一個重要參數,對該組患者,應該尋找更強有力和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