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眼鏡的健康隱患

作者: 來源:《健康時報》 日期:12-05-15

     “30餘家眼鏡店,店員持證上崗率不足20%。”日前,重慶醫科大學副研究員唐毅紅向健康時報記者公布了她的調查結果。

配鏡度數誤導消費者

  2010年起,唐毅紅和她的學生針對重慶市的眼鏡市場進行了一次係統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00份。調查主要涉及眼鏡鏡片和鏡架的進貨渠道、眼鏡定價標準以及眼鏡店經營資質和驗光師職業證書。調查結果令人堪憂,其中鄉鎮眼鏡店問題尤為嚴重。
 


“我們調查和約談了30多家鄉鎮眼鏡店,其中店員持有中級驗光師資格證的不足20%,大部分眼鏡店拿不出準確可靠的眼鏡產品計量數據。”唐毅紅說。

  “很多眼鏡店店員都穿著和醫生類似的白大褂,使人們容易對他們的專業程度產生信賴。但很多眼鏡店幾乎不會告知消費者醫學驗光和普通驗光的區別。而對青少年配鏡來說,醫學驗光恰恰是必不可少的!”唐毅紅說。

看書岔行提醒眼球病變

  什麼是醫學驗光?北京同仁驗配鏡中心經理呂燕雲介紹,醫學驗光首先是一種醫療行為,這其中包括眼病的篩查,眼部功能的檢查(如立體成像功能、色覺是否正常),最後才是驗光配鏡。

  “合格鏡片加合格鏡架並不等於合格眼鏡。一副合格眼鏡除了讓佩戴人看得清楚外,還要確保舒適度和持久性。”呂燕雲說。

  青少年,尤其是12歲以下兒童,由於眼球尚未發育完全,驗光配鏡比成年人要求更高。

  “我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上課好動,看書岔行,抄題目總抄錯,最終發現是眼球功能出現了病變。”呂燕雲說。

  呂燕雲建議孩子配第一副眼鏡前最好先去醫院眼科詳細檢查,12歲以下兒童驗光一般需要散瞳,才能獲得準確度數。而散瞳用的阿托品藥水是處方藥,眼鏡店無權使用。如被診斷為弱視,配鏡後還需要每半年或者一年複查一次,以便隨時調整度數。

驗光師職業沒嚴格界定

  據統計,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平均達40%,但是架在孩子們鼻梁上的眼鏡質量卻不容樂觀。

  而目前國家對驗光師職業也沒有嚴格的界定。獲得資質認證的途徑主要有兩種:醫院人員通過職稱考試獲得“技師”資格;社會人員也可通過參加專業考試獲得證書,但是後者要求比較低。

  通常,眼鏡店工作人員取得的就是後一種資格證。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家眼鏡店,記者遇到了帶著11歲的兒子來配眼鏡的宋女士,這已經是孩子的第三副眼鏡了,此前他從來沒有去醫院眼科做過係統檢查,僅僅通過眼鏡店的普通驗光被就被確認為近視,戴上了眼鏡。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尤其青少年視力更關係著未來整體的公民素質,我們正在呼籲建立一個全國範圍的青少年視力防控體係。”唐毅紅說。

 

關鍵字:眼鏡,醫學驗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