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是“自找”的?

作者: 來源:尋醫問藥社區 日期:12-04-26

最近,自殺事件頻頻上演,主角有不少“職場人士”,有些更是位高權重的領導,這再度引起了大眾對職場壓力的關注。究竟壓力大到何種程度會令人輕生?職位越高是不是心理問題越嚴重?哪些行業或人群要特別關注“情緒炸彈”?各種猜測很多,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卻表示,因工作辛苦導致自殺案例比較少見,還是應該從心理和身體的疾病和看問題的方式上找原因。他認為,預防自殺的關鍵在於“有病治病,沒病寬心”,規範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是必須的。同時,麵對壓力要多往積極的方麵想,切勿鑽牛角尖,必要時應求助心理醫生的幫助。

自殺首先考慮有疾病根源

近年來,身居高位的領導幹部、企業高層自殺不是什麼新鮮事。老百姓說這是“職位越高,壓力越大”,做個普通人反倒知足常樂。龔梅恩主任說,一個人會不會自殺,和他的職位、壓力關係不大,心理疾病才是第一位原因。

日前,廣東某市政協副主席上吊自殺,據了解其生前曾長期失眠,患有嚴重抑鬱症。龔梅恩說,抑鬱症發作時,患者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會因一些小事而嚴重自責,覺得做人沒意思,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但隻要抑鬱症好了,輕生的念頭就會隨之消失。規範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到不到位?治好了有沒有再堅持服藥一段時間預防複發?出現複發苗頭時有沒有及時就醫?周圍的人是否重視及幫助患者治療?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行為。所以,預防自殺首要是把自身的心理疾病治好或控製好。

壓力大常常是“自己找的”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是普遍現象。但在同一個崗位,有的人能把壓力當成動力,有的人卻倍感煎熬,幾乎要被壓力打垮。後者消極、偏激的處事態度,很容易讓他們陷入絕境。

龔梅恩說,壓力也分客觀和主觀。有些人看問題喜歡鑽牛角尖,別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在他眼裏卻會無限放大,越想越負麵,甚至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這種自己給自己找的壓力,遠比客觀實際的壓力危害大。一旦思想走極端,就可能導致自殺。

龔梅恩表示,除了有病治病,學會積極麵對人生是保護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當社會變革帶來了很多衝突和矛盾時,人應該努力適應它,而不是否認它。必須堅信,隻要活著,沒什麼事解決不了。即使現在有困難,今後還可能發生轉機。

麵對壓力,多往積極的方麵想,暫時沒法解決的問題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天、外出旅遊散心,都是排遣壓力的好辦法。集體的重視也是必要的。如果工作環境比較壓抑、沉悶,最好多組織一些戶外活動,這對改善職工心情和緩解工作壓力也有幫助。

關鍵字:自殺,壓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