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DCD需要選擇那些在生命支持治療撤離1~2小時內心髒即停止跳動的患者,以減少缺氧性損傷並保持器官在接受移植時仍有活性。因此對於DCD而言,預測哪些患者將在1~2小時內死亡至關重要。
由非神經病學重症監護專家提出的威斯康星(Wisconsin)指南為預測生命支持治療撤離1小時內患者心髒停跳提供了一種評估方法,其所包含的要素包括脫機10分鍾後的自主呼吸、體質指數、使用血管升壓藥、患者年齡、氣管內插管還是氣管切開以及脫機10分鍾後的氧合等。上述各指標均被賦予分值,使用總分預測生命支持治療撤離1小時內患者心髒死亡情況。雖然已有了威斯康星標準,但仍然無法更精確地確定哪些危險因素可以預測患者早期死亡。
盡管Rabinstein等所做研究的樣本量少,且其評分係統也沒有跟威斯康星標準進行比對,但仍為精確預測生命支持治療撤離1~2小時內患者心髒停跳以及選擇出適宜進行DCD的患者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該研究結果尚待進一步驗證,但同時須認識到,無論是單純依賴威斯康星標準還是Rabinstein的研究都是不恰當的,選擇最佳的DCD捐獻者需要良好的臨床判斷以及綜合分析上述兩種評分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