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第24屆歐洲放射學大會(ECR)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作為目前歐洲最大的放射學會議,ECR今年吸引了來自102個國家的2萬餘人參加。該會與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齊名,是放射學界公認的兩大知名國際會議之一。該會的主辦組織——歐洲放射學會(ESR)作為一個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的組織,其宗旨是在放射學領域通過開展科學、優質的服務來滿足公眾的健康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會議的宣傳海報——一幅名為“春”的作品(圖1)。這一選自16世紀文藝複興後期意大利畫家阿爾奇波爾多(Arcimboldo)的作品,是由春天裏的各種植物、水果、蔬菜、花卉和其他自然要素所構成的複合人頭像。Arcimboldo對醫學和自然科學特別感興趣,其作品以精確著稱。這也反映了16世紀嚴肅的自然科學研究的特點。而同樣來自意大利的本屆ECR主席 博諾莫(Bonomo)教授特別選取此畫作為本屆會議的海報,也給本次會議抹上了濃厚的歐洲色彩。
ECR 2012的主題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innovation within tradition)’。創新和現代技術可能帶來放射學在若幹領域的新發展。第一個發展已經發生,並且很好地滿足了臨床醫師的需求,即我們不僅在形態學上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影像,更重要的是還提供了功能成像的信息。下一步的發展將是綜合診斷,即影像學技術要與實驗室診斷相結合,為不同階段的患者治療提供令人滿意的結果。此外,影像信息技術的發展、雲計算和機器人技術也正在改變影像學的現狀。放射科醫師必須作好迎接更多新知識到來的準備,以確保自己在一個嶄新領域裏的位置。而ESR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到最符合放射科醫師和患者共同利益的關鍵點。——ESR主席保爾科(Palkó)教授
基於以上宗旨,本屆會議推出了以下新內容。
1 為適應影像學在腫瘤和急症兩個領域作用的不斷發展、壯大,近期ESR成立了歐洲腫瘤影像學會(ESOI)和歐洲急症放射學會(ESER)。
2 今年ECR的關注點之一就是影像學在腫瘤領域的作用,大會不僅安排了對最新影像技術發展的討論,還涵蓋了該領域所涉及各學科之間的合作。本次大會還首次設立了由專家參與的關於“癌症患者處理”的多學科專題會,今年共設了乳腺癌、胰腺癌和淋巴瘤三個專場。來自外科學、腫瘤學、血液學、病理學、放射學的專家們共同參與,討論如何通過多學科協作來更好地治療患者。
胰腺癌 胰腺癌的處理和治療是一個複雜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協作來完成。在胰腺癌的多學科專題會上,來自意大利維羅納大學醫院的多位專家論述了胰腺癌的相關研究進展。其中,病理科主任讚伯尼(Zamboni)教授介紹了病理上血管壁浸潤的診斷和周圍血管浸潤的類型,以及不同類型胰腺癌的特點、組織病理學表現及其與患者預後的相關性。
影像學檢查在胰腺癌的診斷和分期中起著核心作用。目前對大於2 cm肝轉移灶的檢測取決於病灶大小、組織學類型和增強後的改變,其診斷相對容易。而對小於2 cm轉移病灶的檢測則主要依靠增強後的影像學表現,其準確性較低。
此外,對區域淋巴結轉移的診斷也是影像學麵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如以1 cm大小為閾值確定淋巴結是否轉移的話,對較小的轉移結節可能漏診,也可能將較大的炎性淋巴結誤認為轉移。正在研究中的一種肝髒特異性造影劑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MRI-DWI)有助於確定淋巴結性質,有望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另外,胰腺腫瘤是否累及和侵犯血管壁是手術的重要指征。當腫瘤與血管接觸麵可見脂肪間隙時,提示腫瘤是可切除的;而當血管被腫瘤完全包繞時,提示腫瘤是不可切除的。但當腫瘤與血管接觸麵消失時,通過影像學檢查來判斷是腫瘤浸潤還是炎症或反應性增生仍然比較困難。而病理檢查結果如果提示接觸麵是炎症或反應性增生時,腫瘤通常是可切除的。
淋巴瘤 現代影像學在淋巴瘤的診治中處於最重要的位置,無論是最初的診斷和分期,還是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隨訪和對複發的監測等。在淋巴瘤多學科專題會上,來自法國巴黎聖路易醫院的放射學家凱維勒(Kerviler)、血液病專家布裏斯(Brice)和病理學家布裏埃(Briere)作了精彩演講。
影像引導下活檢是較成熟的技術。放射科醫師通過進一步完善活檢技術,目前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活檢組織的數量和大小以滿足病理學診斷要求,避免了創傷較大的手術切除活檢,並且可以完成分子生物學和免疫組化等相關研究。超聲引導下活檢簡單、方便,而CT引導下活檢多用於深部髒器。專家還介紹了最新的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引導下活檢的研究進展,通過穿取代謝活性較高的組織,有助於避免假陰性結果的出現。
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會的社交媒體活動異常活躍。參會者可以發表評論並將其發到大會組織的媒體網站上,其可被顯示在網絡及整個會場的每個顯示屏上。社會媒體牆(social media wall)被證明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參會代表可與大家分享各自的建議和觀點,方便快捷。多數參會者對大會的這一新功能感到高興,尤其是深受年輕代表的歡迎。
近十餘年來,參加ECR的中國放射學學者逐年增多。根據2011年ECR公布的數據,我國成為歐洲以外參會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本屆會上中國參會人員將超過400人。
2003年和2011年,我國影像學界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學科帶頭人、北京醫院李果珍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戴建平教授,相繼被ESR授予了名譽會員的稱號。
2007年,ESR及其所屬的歐洲放射學院(ESOR)與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合作,共同創辦了影像多學科高級研討會(AIMS)。AIMS中國項目每年春、秋季各舉行一次,每季覆蓋3個中心城市,每個城市約有120位放射科醫師參加。
2012年,由ESR和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聯合主辦的“放射精英計劃”也將通過ESOR推出。該計劃是一個國際醫學影像學交流的高端平台,為廣大中國同仁提供了與歐洲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3~11月,我國不同地區將舉辦10場學術活動,屆時將有2013年ECR主席在內的11名歐洲著名醫學影像專家來華。此外,ESOR和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還合作推出了針對中國放射學者的“來訪獎學金計劃”。
(注:如需了解ECR、ESR和ESOR詳細資料,可登錄http://www.myesr.org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