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約有8500萬單位紅細胞(RBC)被用於輸注,而各國輸注操作標準差異較大。因此,美國血庫協會(AABB)臨床輸血專家組對1950~2011年間輸血相關隨機對照研究進行係統回顧,評估限製輸血措施對總體死亡率、非致命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肺水腫、卒中、血栓形成、腎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精神異常、功能康複及住院時間的影響,並據此製定指南,就RBC輸注標準做出推薦意見。論文於3月26日發表於《內科學年鑒》(Ann Intern Med)。
Q1 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住院患者,當血紅蛋白達到多少時須考慮輸注RBC?
推薦意見
·AABB推薦遵循限製輸血策略;
·對於成人和兒童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當血紅 蛋白≤7 g/dl時應考慮進行RBC輸注;
·對於術後患者,當血紅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時,或 存在胸痛、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且輸液無效或 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狀時,應考慮進行RBC輸注。
·證據等級:高;推薦強度:強。
Q2 對於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的住院患者,當血紅蛋白達到多少時須考慮輸注RBC?
推薦意見
·AABB建議遵循限製輸血策略;
·當血紅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或存在胸痛、體位性 低血壓、心動過速且輸液無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 狀時,應考慮輸注RBC。
·證據等級:中;推薦強度:弱。
Q3 對於存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血流動力學穩定的住院患者,血紅蛋白達到多少時須進行RBC輸注?
推薦意見
·AABB無法就限製輸血或開放輸血做出推薦意見, 須進行更多研究以得出適宜的閾值。
·證據等級:非常低;推薦強度:不確定。
Q4 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住院患者,是否應根據症狀而非血紅蛋白水平決定是否輸注RBC?
推薦意見
·AABB建議應根據症狀和血紅蛋白水平共同決定 是否輸注RBC。
·證據等級:低;推薦強度:弱。
本指南與既往指南的差異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英國血液學標準委員會、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輸血協會提出的輸注RBC指征均為,當血紅蛋白>10 g/dl時不建議輸注,當血紅蛋白<6或7 g/dl時建議輸注。
2009年,美國重症醫學會和東部創傷外科學會針對不伴急性心肌缺血的創傷和重症成年患者製定限製輸血指南,以血紅蛋白<7 g/dl作為輸血標準。歐洲心髒病學會建議,對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暫緩輸血,直至血紅蛋白降至8 g/dl以下。
與上述指南比較,此次AABB發布的指南是基於現有證據製定的,並采用了GRADE方法(將證據等級分為高、中、低和非常低4級),有助於輸血過程的標準化。[9710401]
■ 同期述評:輸血指征:能否僅以一個數字 作為標準?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文森特(Vincent)
應該指出的是,首先,本指南的製定者們更關注輸血及其相關問題,但對貧血相關問題關注較少。而在決定是否輸血時,應權衡輸血與貧血的風險與獲益。其次,近年來,血液質量顯著提高,尤其去白細胞技術的應用,使輸血相關不良反應大大減少。再次,比較開放和限製輸血的研究更多地關注於輸血數量,而不考慮患者自身的情況,尤其是伴冠心病情況及患者年齡。
製定本指南所依據的研究,以赫伯特(Hebert)等的研究最為重要,正是基於此製定了血紅蛋白7 g/dl的標準。但必須考慮的是,該研究進行於10年前,當時的血液保存技術遠不及現在,且其因患者入組緩慢而提前終止試驗,僅納入計劃患者的13%。
當然,本指南有助於促進臨床輸血過程的規範化。但僅以血紅蛋白作為輸注指征並不全麵。我不認為據現有證據可製定固定的輸血標準,是否輸血應據患者狀況綜合判斷。
■ 中國專家聲音 新指南可操作性強,但未設定輸血上限,在臨床操作中易造成困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科 劉進
AABB指南與既往指南主要存在以下差異。
⑴ 既往指南標準為血紅蛋白≥10 g/dl時一般不須輸注RBC;低於6 g/dl或7 g/dl時一般須輸注;在6 g/dl或7 g/dl至10 g/dl之間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而本指南為,“AABB堅持提倡嚴格的限製性輸血。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血紅蛋白≤7 g/dl時進行RBC輸注;對於術後或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在血紅蛋白≤8 g/dl,或存在胸痛、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且輸液無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狀時,進行RBC輸注”。這與我國現行標準也不相同。目前我國外科患者輸注RBC標準為,血紅蛋白<7 g/dl應輸注RBC,>10 g/dl不必輸注RBC,7~10 g/dl之間根據患者呼吸循環情況而定。
⑵ 此指南較既往指南更簡單,隻有一個主要輸血指征,即血紅蛋白一般低於8 g/dl才考慮輸注RBC。這是以已有的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分組對照研究的結果作為強有力臨床證據而製定的。而既往指南提出的6 g/dl或7 g/dl的低限和10 g/dl的高限實際上是缺乏大樣本多中心臨床驗證的。
⑶既往指南以血紅蛋白10 g/dl為上限,超過10 g/dl無須輸注。而本指南並未提出停止輸注的上限,在臨床操作中可能會造成困惑和不必要的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