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慢性腎衰M蛋白血症(下)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內科 楊華夏 血液內科 王書傑 莊俊玲 風濕免疫科 張文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2-21

  Step 6

  其他髒器受累情況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63 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65 U/L↑,白蛋白(ALB)38 g/L,總膽紅素(Tbil)10.1 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3.9 μmol/L,穀氨酰轉移酶(GGT)272 U/L↑,乳酸脫氫酶(LDH)141 U/L;腹部B超示,肝髒回聲欠均勻,脾大。

  甲狀腺功能 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2.34 pg/ml,遊離甲狀腺素(FT4)0.690 ng/dl↓,促甲狀腺激素(TSH)4.93 μIU/L↑;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A-TPO)205 IU/ml↑,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Tg)182 IU/ml↑。甲狀腺B超: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可能性大。內分泌科會診:患者A-TPO和A-Tg陽性,TSH升高,甲狀腺彌漫性病變,考慮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診斷明確。

  免疫指標 抗核抗體(ANA):胞漿型1:1280(+);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體(ENA):(-);自身抗體:抗線粒體抗體M2亞型(AMA-M2)(+);補體、C反應蛋白(CRP)均在正常範圍內。

  患者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多係統受累:腎髒——慢性間質性腎炎,Fanconi綜合征,腎小管酸中毒;骨病——骨軟化症,繼發於慢性間質性腎炎;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甲狀腺疾病——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血液係統受累——M蛋白血症,貧血、血小板降低。

  結合患者有口幹病史,ANA高滴度陽性,從一元論的角度出發,高度警惕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尤其須除外幹燥綜合征(SS)或係統性紅斑狼瘡(SLE)。

  Step 7

  完善口腔科和眼科檢查

  口腔科 唾液流率:0.03 ml/s↓;腮腺造影:主導管輕度擴張,分支導管不顯影,末梢導管小球狀擴張,排空不完全。意見:支持SS診斷。因血小板低,不宜行唇腺活檢。

  眼科 雙眼眼幹症(表)。

  至此,患者彌漫性結締組織病診斷明確。根據2002 年SS國際分類(診斷)標準,診斷該病除口眼幹燥症狀和檢查外,最重要的是鹽水可溶性抗體(SSA)、鹽水幹溶性抗體(SSB)或唇腺的灶性淋巴細胞浸潤,該患者雖未行唇腺活檢,血中抗SSA和抗SSB抗體均陰性,但存在高球蛋白血症,且髒器受累特點與自身免疫性上皮炎相符,腎髒、骨骼(慢性間質性腎炎繼發)、肝髒、甲狀腺和血液係統受累均可由SS解釋,仍考慮診斷為SS。

  SS是一種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實質為淋巴細胞浸潤柱狀上皮。全部外分泌腺和部分內分泌腺都是柱狀上皮,因此,在熟知淺表外分泌腺(唾液腺、淚腺)受累的症狀如口幹、眼幹後,亦應了解內髒器官的外分泌腺病變(如間質性肺炎、急慢性胰腺炎、萎縮性胃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腎小管酸中毒並發骨軟化症等)和外分泌腺以外病變(自身免疫性內分泌病,血管炎,血小板減少症等)表現,以提高鑒別診斷能力。

  這在本例體現的尤為突出,患者以SS非典型的口眼幹症狀起病,多年輾轉於腎內、內分泌和血液科之間。鑒別診斷之路相對曲折但環環相扣,我們抓住了M蛋白血症的不同尋常之處進行細致分析,拓寬思路並最終確診。

  表 眼科檢查結果

    

  Step 8

  治療與隨訪

  對患者的慢性腎功能不全給予非透析治療,包括補堿、補充鈣及活性維生素D,同時加用熊去氧膽酸及白芍總苷治療。

  治療後,患者骨痛症狀明顯好轉,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因酸中毒得到糾正,患者食欲顯著恢複,肝功能穩定,目前在免疫內科隨診中。[9111102]

  ■ 點評

  本例診斷的關鍵在於將患者的臨床表現與M蛋白緊密結合,通過細致的梳理分析,最終確診。充分體現了臨床與實驗室檢查相結合的綜合診斷特點,診斷思路非常值得學習。此外,通過這一病例,也可了解幹燥綜合症這一常見疾病的一些不典型臨床表現。(北京協和醫院 朱峰)

關鍵字:骨痛,慢性腎衰,M蛋白血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