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成長學院基層醫生教育項目”正式啟動

作者:小康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9-21

  inserted image

  新聞發布會現場

  9月18日,“動力成長學院基層醫生教育項目”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這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聯合發起。項目致力於為基層醫師提供胃腸動力障礙相關性疾病的培訓,提升基層醫師對胃腸障礙相關性疾病的認知,提高基層醫師的診療水平,提高疾病臨床診療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從而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大內科主任、消化科主任,動力成長學院院長侯曉華教授介紹,項目啟動之初會對基層醫師胃腸病診療現狀進行調研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組織相關專家開展討論,確定項目計劃及學術內容。項目采用“麵授、網絡、短信”三位一體的形式授課,讓基層醫師能夠更加便利的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大量、全麵的學術信息。2011年,項目計劃在全國開展麵授巡講20場,啟動遠程繼續教育平台,發送動力速遞8期,並舉辦知識問答、有獎學習等活動,預計從項目中獲益的基層醫師將超過10萬人次。

  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劉新光教授表示,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動力學組對中國17個省市700家醫院有消化不良症狀的35834例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與進餐有關的消化不良症狀最多,占63.14%。且胃腸動力相關性疾病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具有多變性及反複性,在治療上應遵循個體化原則,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精神心理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及生物反饋治療等,且治療方法及藥物的選擇應因人而異,對症處理,與進餐相關的消化不良應以調整胃腸動力為主,接受調查者選擇最多的治療藥物為促動力藥,占92.18%,其中使用最多的為多潘立酮,占85.92%。 “動力成長學院基層醫生教育項目”必將有助於我們對胃腸動力障礙相關性疾病的認識及規範治療,推動我國胃腸動力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提高我國胃腸動力研究的學術水平。

  中華消化病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楊雲生教授在發言中提到,基層醫師的培訓應著眼於如何通過症狀對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疾病的規範化診療培訓等內容,並根據基層醫師“六位一體”的工作內容進行疾病的預防、保健、篩查、規範化診療、合理用藥、康複和健康教育以及患者的轉診、出院後隨訪等方麵的培訓。因此,應該加強專科醫師對全科醫師服務內容和流程方麵的了解,並在診療過程中填寫詳細的醫囑,便於全科醫師跟進和隨訪,對於全科醫師應加強他們對專科醫師治療方案的了解,便於後期的康複指導。同時,應加強轉診製度的建立和綜合醫院與基層醫院的合作,建立綠色轉診通道,便於病人就醫轉診以及疾病預防、治療、康複和隨訪等於一體的綜合研究。

  廣州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家驥教授表示,我國廣東城鎮居民的問卷調查顯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為18.9%,社區門診中10%的患者為消化係統疾病患者,但是,目前針對基層醫師的培訓以心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為主,涉及消化係統疾病的教育還非常少,希望該項目能夠盡快在廣州開展,讓更多的基層醫生參與其中。

  據了解,該項目為持續性項目。隨著項目的深入展開,定能使更多的基層醫師從中獲益。

  胃腸動力障礙相關性疾病是人群中發病率非常高的一類消化道疾病,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統計表明,我國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患病率為10%~30%,雖然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它的發病率遠遠高於惡性腫瘤,而且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由於胃腸動力障礙相關性疾病的診斷一般是排除性診斷,許多臨床醫生對於胃腸動力障礙相關性疾病認知程度不夠深入,導致臨床上過度診治、治療不足現象比較嚴重,且患有此類疾病的病人初次就醫多在基層醫療機構。因此,急需對臨床醫師特別是基層醫師加強疾病的規範化診療以及合理用藥方麵的培訓。

關鍵字:動力,基層,教育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