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腎癌手術時,腎部分切除為什麼僅阻斷動脈?動脈、靜脈同時阻斷與僅阻斷動脈有何差別?如何尋找腎動脈?如何既能切淨腫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腎單位呢?近日,醫學論壇網特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泌尿外科馬潞林教授做客《專家訪談錄》,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解答。
在進行腎癌的手術中時,動脈、靜脈同時出血的情況比較少見,反而手術對腎單位的損害比較大。靜脈血液對腎髒有營養作用,如果阻斷靜脈之後就相當於腎髒裏麵的營養沒有了,對腎髒有較大損害,而腎萎縮的發生率也高,因此我們通常僅阻斷腎動脈。此外,微創治療時,如果動脈阻斷而靜脈沒阻斷進行腫瘤的切除時,氣腹壓放到20 kPa左右,此時靜脈基本不出血,會一定程度上減少腎萎縮的發生率。
腎動脈的尋找需要臨床醫生豐富的手術經驗。首先是把腎髒的背側遊離出來,打開基膜後沿著腎小球基膜和腰大肌線下之間分離,把腎髒的上級和下級都遊離開以後,中間偏下部分,如果在腔鏡下可發現局部有一個隆起的位置就是腎動脈的位置,沿著這個部位往下分離,在分離的時候左腎部分根部表麵往往有個腰靜脈,注意不要損傷它,但當你看到腰靜脈的時候那麼這周邊其實也就是腎動脈。腰靜脈下方常有一個生殖腺靜脈,男性稱精索靜脈,女性稱卵巢靜脈,這個靜脈的上方也是腎動脈。尋找腎動脈的時候一般有以上這麼幾個標誌,腎動脈表麵往往有比較韌的組織,是側髓基膜覆蓋於腎髒表麵的,打開這層基膜進去以後就可以看到動脈。右側動脈是在腔鏡脈後麵,注意尋找分離時不要損傷腔靜脈,腔靜脈是人體最粗的靜脈,大概是人的大拇指那麼粗,如果損傷很容易致命。緊貼著動脈的背側遊離時,遊離到與腔靜脈交界的地方時注意不要靠近腔靜脈,而是應該把動脈跳起來遊離。如果損傷了腔靜脈,此時我們不能慌亂,建議放高氣腹壓到18~20kPa,基本可以控製出血,然後縫合腔靜脈。如果縫合技術不過關可以考慮局部壓一個紗布,之後再開刀,最後縫合,千萬避免慌亂。
如何既能切淨腎腫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腎單位呢?事實上這與腎腫瘤的大小有關。例如腫瘤直徑在1~2厘米,我們緊貼著假包膜把腎腫瘤切下就可,或者距離1毫米左右切也可以。如果腫瘤達到直徑3~4厘米,我們離開2~5毫米的距離切就可。但如果腫瘤靠近腎盂時切5毫米是不可能的,5毫米就可能把腎盂和腎血管都切掉了,此時我們緊貼著假包膜外麵切完就可,這樣就保留了腎單位。事實上,每個腎髒有120萬個腎單位,切除的腎組織越少, 保留的腎單位就越多。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