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功能障礙的治療”項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者: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 李 寧 通訊員 毛劍秋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2-12

  經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黎介壽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完成的“腸功能障礙的治療”項目近日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腸功能障礙是指腸實質和(或)功能的損害,導致消化、吸收營養和(或)黏膜屏障功能出現障礙。腸功能障礙治療是公認的世界難題,麵對這一難題,黎介壽院士及其科研團隊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探索,其中包括腸外瘺、短腸綜合征、小腸移植、營養支持、腸黏膜屏障的損傷與修複等。

  腸外瘺——最嚴重的腸功能障礙表現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黎介壽的領導下,我院從最嚴重的腸功能障礙——腸外瘺的治療起步,在國內首先成立了腸功能障礙專治病區。

  腸外瘺治療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營養不良,二是嚴重感染。我院在國內最先將腸外營養用於腸外瘺病人的治療,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營養狀況,為病人後續治療創造了條件。同時,我院發明了引流、水匝、膠堵等方法控製感染,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20世紀90年代,我院又在國內率先創建腸外瘺階段性治療方案,首先將生長激素應用於腸外瘺治療,製定了生長抑素與生長激素序貫應用的腸外瘺快速自愈法,建立了腸外瘺早期確定性手術治療技術。

  到目前為止,我院已收治國內外腸外瘺病人3260例,治愈率95.8%,高於80%~85%的國際平均水平。這些技術和方法,通過舉辦學習班、帶教進修生和實習生、會議交流等形式得到廣泛推廣,提高了我國腸功能障礙的治療水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小腸移植——嚴重腸功能障礙的理想選擇

  因小腸及係膜含有大量淋巴組織,移植後排斥發生率高;同時腸腔內含有大量微生物,移植後感染發生率也高,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小腸移植的成功率。

  我院於1985年開始小腸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成功建立了鼠和豬小腸移植模型。在大動物小腸移植成功的基礎上,1994年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臨床異體全小腸移植,開創了我國小腸移植臨床應用的局麵,為當時全世界能施行小腸移植的9個國家之一。2003年又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肝小腸聯合移植。迄今國內共實施小腸移植26例,而我院完成15例。近年來我院對小腸移植關鍵技術的研究取得了突破,連續5名小腸移植病人有功能成活1年以上,其中2名已超過2年。小腸移植從臨床研究發展為臨床常規治療,標誌著我國小腸移植水平達到亞洲領先水平,並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營養支持——腸功能障礙最重要的治療措施

  我院是最先開展營養支持研究與應用的單位之一,在國內首先提出了“腸內營養為主,腸外營養為輔”的理念,率先研究並規範了多種腸內營養支持技術與方案,形成了“采用全營養支持,腸內營養首選,需要時聯合應用腸內與腸外營養”的科學治療策略與技術。目前,在我院接受營養支持的臨床病例已超過4.7萬例,為國內規模最大、例數最多的單位之一。我院培訓營養支持專業人才已達15600餘名,促進了營養支持在全國的應用與科學發展。

  以往對殘留小腸不足1米的病人常規治療措施是終身腸外營養。該方法費用昂貴且並發症多,病人生活質量低下(不能經口飲食),因此擺脫腸外營養是臨床短腸綜合征治療追求的目標。1997年,我院創新性地提出以短肽型腸內營養(而不是腸外營養)為基礎,聯合應用生長激素、穀氨酰胺和膳食纖維的腸康複治療新方案,用於短腸病人的治療。迄今已收治短腸病人207例,病人擺脫全腸外營養的比例達到91.3%,通過腸內營養或口服飲食維持營養狀況,極大改善了生活質量。本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以此為依據將短腸綜合征列為生長激素應用的適應證。

  腸黏膜屏障——腸功能障礙治療中應高度重視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細菌庫。腸道黏膜阻止細菌與毒素越過腸管進入機體,是抵禦細菌入侵的重要屏障。腸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對於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疾病防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國內腸黏膜屏障功能研究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我院首先開展了腸黏膜屏障損傷及維護的研究,發現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小腸移植、腹部手術創傷和放射性損傷等病理條件下都存在腸黏膜屏障功能損傷,且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提出腸功能障礙治療中應高度重視黏膜屏障功能損傷。

  以腸上皮細胞緊密連接結構和功能為切入點,我院研究闡明了腸黏膜屏障功能損傷的分子機理。我院應用n-3多不飽和脂肪酸、聯合應用營養支持、穀氨酰胺、生長激素修複受損的腸黏膜屏障功能,為腸功能障礙提供了新的治療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

  小結

  40年彈指一揮間,黎介壽院士及其科研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取得重大成果。如今,87歲的黎介壽院士被譽為我國腸功能障礙治療與研究的鼻祖,依然活躍在臨床科研第一線,勇攀科學高峰。

關鍵字:腸外瘺,小腸移植,科技進步,黎介壽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