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綜合征是地震等自然災害事故後常見的危重症,死亡率高達15.2%~40%。早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高鉀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感染是後期導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種因素使得擠壓傷患者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包括①開放性損傷或手術破壞了皮膚黏膜屏障,易發生病原菌汙染;②器官功能受損致免疫功能紊亂、營養不良,機體主動免疫力下降;③各種侵入性治療和導管留置可導致深部感染;④災後初期的混亂局麵可能促發院內感染暴發。俗話說“大災後必有大疫”,這不僅僅指災難現場的疫情流行,也包括大量收治傷員的醫院內感染性疾病的傳播。我們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感染患者屬於院內感染,陰性菌成為主要病原菌,且具有多重耐藥的特點。因此,加強院內感染的監控是減少擠壓綜合征患者感染並發症的重要環節。應強調消毒隔離措施,避免抗生素濫用。
另外,筋膜切開術顯現了“雙刃劍”的作用。在減小骨筋膜室內壓力的同時,增加了局部感染的機會。因此,嚴格把握手術指征是關鍵。連續性腎髒替代治療(CRRT)是近年血液淨化治療領域快速崛起的新技術,其血流動力學穩定、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等特點備受青睞。在我們的治療經驗中,譬如擠壓綜合征、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CRRT都顯示了較明顯的優勢。針對目前存在的治療細節上的爭議,學界還應進一步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