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林全陽、馬保新、劉敏等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比較不同靶濃度依托咪酯-咪達唑侖-芬太尼-羅庫溴銨麻醉誘導用於氣管插管的效果。研究指出,複合咪達唑侖-芬太尼-羅庫溴銨麻醉誘導時,依托咪酯的適宜靶濃度為0.7 μg/ml。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32卷第10期《中華麻醉學雜誌》上。
擇期全身麻醉下行菲心髒手術患者80例,性別不限,年齡25 ~ 50歲,體重57 ~ 76 kg,ASA分級Ⅰ或Ⅱ級,Mallampati分級Ⅰ或Ⅱ級,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4組(n=20),E0.5組、E0.7組、E0.9組和E1.1組依托咪酯效應室靶濃度分別為0.5、0.7、0.9、1.1μg/ml。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5 mg/kg、芬太尼3μg/kg和羅庫溴銨0.6 mg/kg後,靶控輸注依托咪酯,4組當效應室濃度分別達0.5、0.7、0.9、1.1 μg/ml時開始氣管插管。分別於麻醉誘導前(基礎狀態)、氣管插管前即刻、喉鏡置入時、氣管插管後1、3、5 min時記錄聽覺誘發電位指數(AAI),記錄麻醉誘導期間肌陣攣、注射痛、腦電爆發性抑製(BS)的發生情況和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情況。
結果顯示,與E0.5組比較,E0.7組烏拉地爾使用率降低,E0.9組艾司洛爾和烏拉地爾使用率降低,BS發生率升高,E1.1組艾司洛爾和烏拉地爾使用率降低,阿托品和麻黃堿使用率及BS發生率升高(P<0.05);與E0.7組比較,E0.9組BS發生率升高,E1.1組阿托品使用率和BS發生率升高(P<0.05);與E0.9組比較,E1.1組BS發生率升高(P<0.05),4組間AAI值、肌陣攣和注射痛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