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士、德國等歐洲6國聯合研究報告,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和環孢素A(CSA)標準免疫抑製療法中加入G–CSF,可降低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VSAA)患者早期感染發生率及住院天數。
研究報告同時還提到,治療方案中增加G–CSF有可能幫助醫生早期識別治療無應答患者,但增加G–CSF對總生存(OS)、無事件生存(EFS)、緩解、複發率和死亡率無影響。研究報告1月13日在線發表於《血液》(blood)雜誌網站。
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納入了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期間,192例新診斷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且不適合移植的患者。這些患者在接受ATG和CSA基礎上,被隨機分為加入G-CSF治療組(95例)與無G-CSF治療組(97例)。
結果顯示,6年OS為76%±4%,EFS為42%±4%。不論是整個隊列,還是按照年齡與疾病嚴重程度所分的亞組中,有或無G-CSF治療組之間,OS和EFS沒有差異。接受G-CSF治療的患者與無G-CSF組相比,感染發生較少(分別為24%,36%,P=0.006),住院天數較少(分別為82%,87%,P=0.0003)。對G-CSF組患者的事後分析顯示,30天後中性粒細胞無應答與低應答率(56%對81%,P=0.048)和低生存率(65%對87%,P=0.031)顯著相關。
相關鏈接: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 newly-diagnos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receiving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 cyclosporine, with or without G-CSF: a study of the SAA Working Party of the EBMT.Blood First Edition Paper, pre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3, 2011; DOI 10.1182/blood-2010-08-30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