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是把刀

作者:王思思 張 傑 來源:生命時報 日期:13-03-19

  肖劍曉畫

  本報調查顯示,“不能幹走人”、“我當初怎麼就生了你”、“沒長眼啊”分列職場、家庭、公共場所前三位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逗笑,也能把人說跳。”語言作為一種傳情達意的載體,既能說得人心花怒放,也能讓人傷心欲絕,後者就是“語言暴力”。

  近日,《生命時報》聯合騰訊網健康頻道進行了一項調查,共2800人參加,發現89%的參與者曾遭遇語言暴力。在職場上,被上司威脅“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者達65%;家庭中最多的是“我當初怎麼就生了你/娶了你/嫁了你”這種“追悔式”話語;而在公共場合,“你沒長眼啊”與“擠什麼擠,急著投胎嗎”分別以55%和31%的投票率位居前兩名。在聽到這些難聽話後,55%的人表示“很生氣,一定要罵回去”,25%的人會感到“非常憤怒,一整天都心情不好,發無名火”。由此可見,語言暴力就在我們身邊,是人與人衝突的導火索。一個遭遇語言暴力的人會遷怒身邊人,讓怒氣在人群間傳遞下去,形成惡性循環。

  “語言暴力是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歧視性語言,在家庭、職場和公共場所都很常見。”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張天布介紹,語言暴力表麵上比肢體暴力文明,但傷害卻“字字見血,句句傷心”。在家庭裏,除了父母指責孩子、老婆打擊丈夫外,還有些子女會數落年邁的父母“你老糊塗了”等,這些都嚴重損害家庭關係。父母的指責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感受不到來自家庭的愛,變得自卑、冷漠。老人本就內心敏感,怕給子女添麻煩,這些難聽話會讓他們確信自己“老不中用”,覺得辛苦養育大的孩子嫌棄自己,產生挫敗感,甚至可能出現抑鬱、自殺傾向。夫妻間的相互指責會破壞感情,甚至讓婚姻破裂。在職場上,老板對員工的責罵會影響工作效率,破壞團隊凝聚力。在公共場所,言語衝突會使社會變得冷漠、浮躁。此外,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表明,語言暴力會誘發心慌胸悶、呼吸急促、哮喘,甚至心髒病發作。

  “良言一句三冬暖,”張天布指出,要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要避免語言暴力。話出口前要三思,遇事要講道理,記住5個“多少”:對伴侶,多些理解,少些強迫;對孩子,多些認同,少些否定;對父母,多些尊重,少些爭辯;對上下級,多些傾聽,少些插嘴;對陌生人,多些微笑,少些戾氣。此外,麵對語言暴力,不要“以暴製暴”,不妨以禮相待,給對方一個微笑,衝突就會化解。▲

關鍵字:語言暴力,以暴製暴,生命時報,自殺傾向,胸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