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是老百姓對各種聽力減退的俗稱,醫學上將其統稱為聽力損失。與成人相比,聽力損失給兒童帶來的影響更為嚴重,不僅致使其言語發育遲滯,還會對其心理、行為、智力等各方麵的正常發育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在第十四次全國“愛耳日”即將來臨之際,本報邀請了多位專家,從導致兒童聽力損失的原因、治療方法以及康複和預防上給大家進行解讀。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
引起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聽力損失的性質也分為多種,其中感音神經性聾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聽力損失類型。據中華醫學會耳鼻喉頭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韓德民介紹,導致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耳毒性藥物,也就是藥物致聾。他表示,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許多髒器尚未發育完善,肝腎的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泄和耐受性差,藥物使用不當極易引起中毒。
據中國聾兒康複中心統計,國內每年約有3萬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其中,超過30%的7歲以下聾兒是藥物使用過量造成毒副作用致聾。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主任趙誌剛告訴記者,導致耳聾的藥物多見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雷素、新黴素、鏈黴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引起的耳聾症狀,約占近年發生耳聾病人的1/3左右。此外,利尿藥,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這些藥物引起的聽力損失多是雙側對稱性,常常伴有耳鳴;抗腫瘤藥,如順氯胺鉑、長春新堿、氮芥等,可損傷內耳毛細胞,所引起的耳聾是不可逆的;解熱鎮痛藥,最常見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貝的雙側對稱聽力損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遺留嚴重耳鳴和永久性聽力損傷;還有鎮靜催眠類藥物,如苯巴比妥等,也可以致聾。除了藥物致聾外,接觸噪聲、梅尼埃病、遺傳因素、聽神經瘤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