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飛躍、市衛生局醫改辦副主任高星來到朝陽區勁鬆街道,和居民交流了醫療改革。針對居民提出來的慢病要在社區治,但是社區醫院沒有床位的矛盾,專家指出,慢性病社區治,應先分清各級醫院職責,形成良好雙向轉診的互動。
胡飛躍作為研究醫療法律、政策方麵的專家,他說,醫療衛生事業的根本點應該是滿足人們各種醫療的需求,保障維護人們健康。這本應是醫療衛生法的第一條。要解決目前醫療難題,他認為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要滿足各層次的醫療需求,其次是滿足這些醫療需求的成本負擔問題,最後為了保證以上兩點的實施,製定相應的政策、法規。
而高星提出了目前老百姓對於看病的誤區,就是不論什麼病都要上大醫院找名專家,說明老百姓長期缺乏醫療衛生知識,隻注重“治病”,而不注重“健康質量”。目前,北京已經針對朝陽醫院、友誼醫院、積水潭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等試點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開展按病種打包付費,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居民提出,都說讓慢性病在社區治,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包括心衰晚期、腫瘤晚期等,但是社區醫院沒有床位,這個矛盾怎麼辦。專家們表示,承擔慢性病治療,包括功能性障礙、臨終關懷等,更多的需要社區和二級醫院承擔,首先應該明確各級醫院的職責,同時應該做好規劃,每個區域都應該有二級醫院承擔一些疾病的後期護理和治療,做好雙向轉診。高星還建議,各大醫院都應該設立老年病科,不單單是針對某種疾病,而是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生理、心理、肌體都會有變化,要做綜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