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骨骼中的鈣開始減少。有些老年人連續補鈣多年,卻仍被診斷有骨質疏鬆症。這是為什麼呢?
胃酸分泌下降。約50%的老年人會出現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等消化功能衰退問題。這自然也影響了其對鈣質的吸收能力。
提示:正確的補鈣方法尤為重要。口服鈣劑應在進餐時或飯後立即服用,以減少胃部不適。同時,食物的刺激會使胃酸分泌增加,促進鈣劑的解離,必要時,可用橙汁、蘋果汁等酸性果汁送服,以提高胃液酸度。
激素不足。有些激素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維生素D(醫學界已將其歸為激素類)。老年人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偏低,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將有助鈣的吸收。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降鈣素等。
提示:每日可補充維生素D約400IU(10微克),以使鈣能最大限度地被機體利用。
吃鹽太多。有個不補鈣而達到補鈣效果的方法,就是少吃鹽。
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是鈣排出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鹽的攝入量越多,鈣被人體吸收的量就越少。
提示:老年人應選擇低鈉鹽。這種鹽的鈉含量是普通鹽的65%,並含有鉀、鎂等元素,除了有益鈣的吸收,還可預防高血壓。
食物搭配不當。補鈣時,如攝入過多富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如粗糧、菠菜、濃茶、高脂肪食物等,會讓鈣與其結合,生成不溶性的鈣鹽或皂鈣,能讓人體吸收的鈣減少。而攝入過多蛋白質,也可減少鈣的吸收。鈣磷比例失衡也是導致老年人缺鈣的因素之一。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咖啡及洋快餐等含磷高的食物,則會讓磷把體內的鈣“趕”走。
提示:長期飲酒、喝茶、喝咖啡的人,應注意補鈣。飲酒會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飲茶、喝咖啡,因其有利尿作用,會使鈣的排出量增加,導致體內缺鈣。(摘自1月29日《北京青年報》C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