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科學家首次獲此榮譽!王擁軍教授榮獲卒中臨床醫學最高獎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5-03-27

        2025年2月5日(當地時間),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5屆國際卒中大會(ISC 2025)上,北京天壇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擁軍教授榮獲“威廉·M·費恩伯格卒中卓越貢獻獎”(William M. Feinberg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Clinical Stroke)。這一獎項是國際卒中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旨在表彰在卒中治療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臨床醫學專家。王擁軍教授是該獎項設立34年來首位獲獎的中國學者,同時也是首位獲獎的亞洲學者。

        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演講:分享三十年治學心得

        在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的主會場,王擁軍教授發表題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三十年:證據的力量》(“Thirty Years of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The Power of Evidence”)的演講。他係統回顧了過去三十年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並分享了其團隊在優化溶栓治療、個體化抗血小板策略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引發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在過去的30年裏,全球的臨床科學家們在卒中再灌注治療領域共產生了12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證據,其中5項由王擁軍教授及其團隊貢獻。

        他在演講中說道,“在過去的 30 年裏,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治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和我的團隊非常幸運能夠見證並參與這一重要的曆史變革。

           

        圖源:北京天壇醫院官網

        王擁軍教授的傑出貢獻

        王擁軍教授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領域深耕多年,通過一係列嚴謹的臨床研究和實踐,為該領域提供了大量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案和策略。其團隊在溶栓治療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在新型溶栓藥物的臨床研發上,成功驗證了替奈普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原三種藥物在卒中治療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其中,ORIGINAL試驗表明,替奈普酶在發病4.5小時內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有效性不劣於阿替普酶;PROST-2試驗則顯示,重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中與阿替普酶療效相當,且具有較低的出血風險。

        在抗血小板治療方麵,王擁軍教授團隊開創了短程雙通道雙效應腦血管病聯合治療方法(CHANCE),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使用的新療法,這一創新性成果已被全球診療指南所采納。此外,團隊還識別了影響氯吡格雷療效的“繞行基因”,為特定人群提出了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案,顯著降低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複發率。

        王擁軍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方麵的進步,也為全球卒中治療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彰顯了中國在卒中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卒中大會前任主席、美國羅文大學庫珀醫學院神經病學及神經外科教授都鐸·約文(Tudor G. Jovin)提到王擁軍時評價道:“他極具影響力的工作並不局限於卒中治療的某一領域,而是涵蓋了包括急性期治療(靜脈和血管內再灌注)、影像學等多個方麵。”

        “我們的使命尚未完成”

        王擁軍教授動情地表示:“獲獎是對中國科學家在卒中領域貢獻的肯定”他坦言,團隊依然在為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治療方案努力,不斷期待著更多實驗結果的出現。“故事仍在繼續。”在獲獎發言的最後,王擁軍教授堅定地說道,“我們的使命尚未完成,我們還在期待著,期待著更多試驗的結果。”

        這種對醫學事業的執著與追求,不僅為全球卒中領域的同行樹立了榜樣,也為中國醫學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圖源:北京天壇醫院官網

        獎項意義:提升全球卒中防治水平

        William M. Feinberg Award 是以美國著名神經學家 William M. Feinberg 博士命名的獎項,旨在表彰在卒中(腦卒中)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隊。Feinberg 博士是卒中防治領域的權威,曾擔任美國卒中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SA)主席,並在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擔任神經學教授,他致力於推動卒中研究、臨床實踐及公眾教育。

        該獎項由美國卒中協會(ASA)設立並頒發,ASA 是美國心髒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的下屬分會,專注於卒中相關的科學研究、臨床治療和公眾健康倡議。獎項的評選標準包括:在卒中臨床實踐或基礎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動卒中防治技術的創新應用;在教育、政策倡導或公共衛生領域提升卒中認知和護理水平。

        William M. Feinberg Award 通常為年度獎項,具體周期可能根據評選情況調整。它常在國際卒中大會(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ISC)期間頒發,這是全球卒中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獎勵內容包括獎牌、證書,同時獲獎者有機會在會議上發表演講或參與專題研討。

        該獎項不僅是個人榮譽的象征,更是對卒中防治全鏈條(從基礎科學到社區護理)創新工作的認可。它激勵全球科研人員與臨床醫生共同努力,降低卒中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王擁軍教授的獲獎,不僅是個人的輝煌成就,也是中國和亞洲在全球醫學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這一獎項的獲得,證明了中國在卒中研究和治療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激勵更多的中國學者走向國際,推動全球健康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Li J, Meng X, Shi FD, et al. Colchici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CHANCE-3): multicentre,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 BMJ,2024, 385:e079061.DOI: 10.1136/bmj-2023-079061.

        [2]Meng X, Li S, Dai H, et al. Tenecteplase vs Alteplas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ORIGIN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2024, 332(17):1437-1445. DOI:10.1001/jama.2024.14721.

        [3]https://www.ncsti.gov.cn/kjdt/kjrd/yyjk_kjrd/202502/t20250206_194793.html

        [4]https://www.bjtth.org/Aids/Home/ArticleIndex/212952

關鍵字:卒中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