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各種心髒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它是由於各種病因導致的心髒功能減退,使心髒排血量減少,不能滿足身體各組織器官需要,而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症狀和體征。
大多數心衰是有明確病因可尋的,多發生於有器質性病變的心髒。及時有效地治療基礎心髒病,心衰的症狀多可以逆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斷和恰當治療,久而久之,導致心髒結構和功能的不可逆損害,最終導致心衰。
重症心衰的急性期治療目前主要還是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綜合治療。即使收入ICU,利用機械通氣、CRRT等多種搶救措施,仍然存在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的困難,其難點很大程度在於患者血流動力學的調控,心衰時可有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如無適當幹預措施,心衰症狀可以進行性加重。
以前的研究表明,使用植入式肺動脈壓力監測儀(iPAP)進行血流動力學指導管理,可以減少有中度症狀(NYHA III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住院率,與射血分數無關。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好處是否延伸到有輕度(NYHA II)或重度(NYHA IV)症狀的心力衰竭患者或最近沒有心力衰竭住院的BNP升高的患者。
為此,來自美國範德比爾特心髒和血管研究所的專家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評估使用iPAP監測的血流動力學指導管理是否能減少各種症狀嚴重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NYHA II-IV)的心力衰竭事件和死亡率,結果發表在Lancet雜誌上。
這是一項在美國和加拿大的118個中心進行的多中心、單盲研究。在成功iPAP後,所有射血分數、NYHA功能分級II-IV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近期心力衰竭住院或BNP升高的患者被隨機分配(1:1)到基於肺動脈壓力的血流動力學指導心力衰竭管理或常規護理對照組。主要終點是在所有隨機分配的患者中評估12個月的全因死亡率和總心衰事件(心衰住院和心衰緊急就診)的綜合情況。
在2018年3月15日至2019年12月20日期間,在血流動力學指導管理組(治療組)的497名患者中,有253個主要終點事件,而在對照組的503名患者中,有289個,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HR=0.88,95%CI 0.74-1.05)。
在COVID-19前的影響分析中,幹預組有177個主要事件(0.553/病人-年),對照組有224個事件(0.682/病人-年),幹預組能降低19%事件發生率(HR 0.81,95% CI 0.66-1.00)。在COVID-19期間,主要事件的這種差異消失了,相對於COVID-19前,對照組減少了21%,治療組幾乎沒有變化,組間沒有差異(HR =1.11,95% CI 0.80-1.55)。
在整體研究分析中,血流動力學指導下的管理沒有減少心衰事件的累積發生率(0.85,0.70-1.03),但在COVID-19前的影響分析中卻明顯減少(0.76,0.61-0.95)。1022名患者中有1014名(99%)沒有出現設備或係統相關的並發症。
綜上,血流動力學指導下的心力衰竭管理並沒有導致死亡率和總心力衰竭事件的綜合終點率降低,但降低了COVID-19期間心衰住院率。
參考文獻:
Haemodynamic-guide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GUIDE-H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754-2